在銀色旅途走過逾30年的黃栢鳴,先後成立了新藝城、東方電影及天馬娛樂(8039)等夢工場,更親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三個電影夢。回眸再看,他無悔獻身電影界,更希望繼續大發「電影夢」。
記者:吳永強
黃栢鳴踏出社會的第一步,與自己想走的電影路相差甚遠,他在中五畢業後加入和記旗下的出入口洋行John Cowie,過着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但他對演藝的熱情卻未有被刻板的辦公室生涯所磨蝕,一次機緣巧合下被他考上澳門綠村電台,兼職擔任廣播劇的播音員。在電台工作期間,他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戲友」,共同組織了青藝業餘話劇社,齊齊過足戲癮,算是他邁出演藝之路的一小步。
放棄洋行厚職 闖夢工場
及後黃栢鳴更以玩票性質,在TVB演戲及寫劇本,更有機會由電視圈走到電影圈,「認識演藝界嘅朋友越來越多,仲柴娃娃話我哋不如拍套電影啦!」終於在1978年拍出人生第一套電影《漩渦》,但亦是他第一場生意敗仗。雖然有《半斤八両》的女主角趙雅芝主演,更覓得當時得令的徐小鳳唱主題曲,但在沒有院線支持下,票房慘淡收場,「你拍唔到戲院,你冇關係,你唔識賣埠,廿幾萬咪倒落鹹水海……最後total loss咗!」
年少氣盛的黃栢鳴對「處女作」的失敗深深不忿,認為最大敗筆是不夠專業,「業餘去搞套嘢,咪得番業餘嘅結果囉!」當時已轉到代理江詩丹頓的洋行Arnold Trading擔任部門主管的黃栢鳴,每月拿着令人艷羨的過萬元薪金,但在麵包與理想之間,他竟選擇全職投身電影界。
「十年一覺揚州夢」,黃栢鳴決定放棄洋行的高薪厚職轉投電影界後,先在新藝城發了一場好夢,後來卻在東方電影發了一場惡夢。
夥拍麥嘉 石天 開創高峯
要在電影圈生存,寂寂無聞的黃栢鳴惟有「捱騾仔」,「做過場記、道具同副導,再重新了解點做電影。」其間他遇上人生中兩個貴人,分別是麥嘉和石天,共同創立奮鬥電影公司,他們更被九巴股東雷覺坤賞識,於1980年合作成立新藝城。
在新藝城的10年光景,亦是黃栢鳴最順風順水之時,他亦直言,「當時是踏上電影的黃金快車」,新藝城出品的《最佳拍檔》、《女皇密令》、《英雄本色》、《八星報喜》先後打破票房紀錄,更帶領港產片攻陷台灣,風頭一時無兩。
新藝城創下多項票房紀錄,但黃栢鳴兩位拍檔對電影卻熱情不再,「佢哋亦都覺得電影去到水尾,我最記得麥嘉佢話電影已經係夕陽工業!」最後他們決定將片庫出售並且分家,而黃栢鳴則決定留守影壇,創立東方電影。
內地開放市場 商機處處
1991年東方電影成立,黃栢鳴先後拍了《家有囍事》及《花田囍事》,再在票房大有斬獲。但好景不常,正當他自鳴得意時,電影市場的生態卻靜靜轉變,「由94年開始成個電影市道出現變動,就係盜版嘅VCD出現」,令公司生意大受影響,去到1997年他更跌入人生低谷,「金融風暴影響到賣埠市場,加上我老婆患上末期癌症,幾樣嘢一齊打擊。」一直守到2004年CEPA(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落實才再現生機,讓香港電影多了一條新出路,「大陸開放咗13億人口俾我哋!」
他望見內地開放電影市場後處處商機,「我覺得嚟緊嘅10年,另外一個黃金年代又出現咗,個出現正正喺內地市場。」黃栢鳴於是決定組織「黃家班」創立天馬娛樂,帶領着兒子黃子桓及女兒黃漪鈞進軍內地市場,開展第三個電影夢。
黃栢鳴簡歷
年齡: 66歲
公職: 香港電影製作發行協會理事長,香港電影發展局委員
背景: 在電影業擁有逾30年經驗,曾擔任監製、導演、編劇及演員等崗位
演藝之路
1964:中五畢業,加入John Cowie洋行
1966:加入綠村電台擔任業餘播音員
1978:拍攝第一套電影《漩渦》
1980:與麥嘉及石天等創立新藝城
1982:拍攝《最佳拍檔》,打破全港中西影片最高票房紀錄
1991:創立東方電影
1992:創業作《家有囍事》,再度刷新最高票房紀錄
2001:東方娛樂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日為911恐襲翌日,首日股價大跌逾四成
2008:拍攝《葉問》,獲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2009:創立天馬娛樂
2012:天馬娛樂於10月底在創業板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