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動機只問結果 - 左丁山

不看動機只問結果 - 左丁山

報紙訪問港大法律學院陳弘毅教授講釋法與「暴風雨」,睇訪問先知道陳教授係昔年大會堂經理陳達文先生嘅公子,陳達文聞名文化演藝界,退休多年,現在恐怕冇乜人識佢咯。陳弘毅對釋法與「暴風雨」嘅睇法,與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及助理教授張達明有所不同,與政府觀點相近,或者有人唔喜歡,但大學教授最緊要有獨立思想,不朋不黨,不搞門戶門派之見,譬如近年學界與其他界別流行搞聯署聲明,勸捐籌款在報紙刊登廣告表達意願,呢類行動最緊要係自願,不受朋輩壓力而參加,不願參加者亦不會受到排擠及標籤,人人有說話,表達言論嘅自由,亦有保持緘默,不表態嘅自由,左丁山想起文革時代,人人要「表個態」,不表態就是反對毛主席,深惡痛絕,極不願見到「表個態」嘅行為在香港重現。
陳弘毅教授之法律觀點,左丁山並非法界中人,冇資格同佢辯論,梁家傑至有資格,但陳弘毅講到不問動機,只看結果嘅觀察方法,就好贊同嘞,呢個世界上有好多人好心做壞事,以為推出抑制樓市樓價可以得民心,但結果就係窒礙供應,推高樓價,對真正想置業之市民不利。睇遠啲,阿根廷政府提高稅率,增派福利,以為有益人民,誰知道搞到國家破產,部份壞人上街搶掠超級市場;委內瑞拉查韋斯搞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國有化石油企業,趕走外國資本家,向貧民派糖,同時又修改憲法,等自己可以競選連任,意圖做終身總統,實際上當然係破壞委內瑞拉民主政制。凡此種種,都話係最初動機良好嘅,結果就係大災難。
小B自紐約傳來一篇文章,係2012年全美國最佳雜誌文章,就係《The Myth of American Meritocracy》(贏得2012 Sidney Awards),作者Ron Unz找出大量數據,指哈佛在1980年代,有15%學生係亞洲裔;因亞裔學生成績好,至1993年,此比例上升到20%,之後亞裔中學生嘅考試成績有升無跌,但哈佛嘅亞裔學生比例反而下跌,由1995年至2011年,始終徘徊在16.5%,而其他長春藤大學嘅亞裔學生比例,亦係16%左右,反之,猶太裔學生嘅比例仍然相當高,雖則猶太裔中學生成績一路下滑!我們不問動機,只看結果,就有理由懷疑美國精英大學排擠亞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