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爭 <br> 阻政府割地賣港

東北抗爭 
阻政府割地賣港

割地賣港、還地於農、不遷不拆,一句句抗爭口號自年中開始,由新界東北響徹到政府總部。上屆政府宣佈新界東北計劃進入最後階段諮詢,親中傳媒不經意揭穿梁振英上任前已打算設立邊境特區,讓東北三區變成富豪雙非城,掀開東北發展抗爭運動的戰幔。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可容納15萬人口,但先要鏟平最少10條村落,令逾萬戶流離失所。該計劃早於董建華年代提出。當年為滿足八萬五的「宏願」,將粉嶺北、古洞、坪輋/打鼓嶺等劃為新發展區,但樓市大跌令計劃「不存在」。曾蔭權上場後計劃重新上馬,到今年中提出由政府先收地,再拍賣發展。

梁為深港融合鋪路

當時輿論集中於政府圖以收地令囤地已久的地產商勢力重新「洗牌」,為日後賣地時引入二線地產商及紅色資本鋪路。至8月底,《大公報》引述消息指梁振英政府構思開放邊境禁區,予內地人購物甚至工作,「割地賣港」計劃曝光,香港人如夢初醒。
9月第三階段諮詢期完結前,村民接連上街「起義」,先有3,000人攻佔政府總部「開party反滅村」;再有6,000名支持及反對計劃的居民,在9月底最後一場公眾諮詢會,互相「晒馬」,向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態。
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成員陳劍青多次翻查文件,揭露計劃背後一直為深港融合鋪路,「見到好多嘢都係講求深港同城化,某程度係令港人反思城市規劃應該係由下而上,民主規劃」他說,議題最終得到港人關注,與梁振英政府毫無誠信有關,「咁多年嚟文件都係強調要配合深港融合,但最後又出廣告話係香港人新市鎮,令人更覺得係掩耳盜鈴。」
整場抗爭中,不得不提另一位柔弱的女子、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成員卓佳佳。她曾被代表原居民龐大利益的上水鄉委會主席侯志強「點名」指摘她是「搞事分子」。卓佳佳說,村民訴求很簡單,只想維持現有生活模式,但訴求一直被忽視。「香港住屋問題係分配不均,仍然有好多空置住宅,但政府硬要將東北發展講到係土地供應問題,呢種拉一派打一派手法只係製造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