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徒朝拜紛爭 靠討論和解

回教徒朝拜紛爭 靠討論和解

【調解力】
前幾天,認識一位美國調解員,言談間得以了解美國的調解實況。他說及一個案:一名大製造商在工廠僱用了一些回教徒。他們上班後,廠長才想起回教徒每天須向聖城麥卡方向朝拜五次。每次朝拜時,工人忽然離開生產線上的崗位,嚴重影響生產流程。僱主大為不滿,將工人視為曠工處理,又扣薪又懲罰;工人認為宗教儀式受歧視,打算告僱主,興訟前由調解員協助調解。

僱主憂慮源於誤解

作為調解員,我們對意識形態之爭和價值觀的不同頗感棘手,有時會界定為「不適合調解」。不過,調解員鍥而不捨的精神、樂觀正面的態度,抱着何妨一試的心情,促使雙方討論。
調解員使出「提問技巧」問僱主:聘用了多少名回教徒?日常工人工作時間上廁所怎麼辦?一更有多少次小休次數和時間?原來一個廠房只有一、兩個回教工人;平常都有安排人手頂替工人上廁所;一更也有數次10分鐘的小休。結果是僱主安排兩個替工頂替朝拜的工人,工人也盡量利用原本小休時間去朝拜。協議下來,僱主讓回教工人朝拜根本不會對生產流程造成影響。原來的憂慮其實源於誤解和不合理的假設。
一件看似不可能和解的爭議就因調解員多角度提問、耐心聆聽,得以迎刃而解。最近香港一航空公司勞資雙方就加薪幅度的分歧,我認為肯定可以用調解解決。
撰文:香港調解聯盟副會長繆少群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六刊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