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北平景光 - 吳興文

蘋果樹下:北平景光 - 吳興文

2003年4月19日,正值全國非典疫情日驅嚴重之際。隔日衞生部決定五天公佈一次疫情,改為每天公佈。路上車輛和行人日漸稀少,卻擋不住淘書的興緻,和S結伴至琉璃廠。
當天街上幾乎無人,我們從西街的文化遺產書店逛起。進門是個展廳,據說參考舊金山遺產書店,正好發揮我的癖好,向S解說中國古籍的源流。之後有三間展售的門廳。先走進線裝書區瀏覽,隨即轉往普通古籍區,所售以民國時期為主。從我定期在北京工作,幾乎每周到此報到。迎面而來的是,原田淑人兩本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墨綠色漆皮精裝,外加牛皮紙匣套。這種專著引起我的好奇心,但不至於動心。
每次來的收穫,主要以文學類為主。今日只有我們兩人,應該有意外的驚喜。只見書架末端有些小開本圖書,書背看起來不起眼。想起十餘年前,在東街海王村,搜索貼在書內藏書票的勁,一本一本小心的翻閱。民國時期的圖書,由於歷經折騰,很少見到書品完美。進而放開眼界,選擇孤、稀、小、薄的罕見品。在一批五十、六十四開本小冊子中,發現封面書緣略有破損和黃化的《北平景光》(A Souvenir of Peiping)。封面樸素高雅,仿中式線裝書名框內,英文書名直排,底下有「麗蓮」兩個字隸書朱文印章。封底簡單大方,正中印上「北平麗蓮英文叢刊社.和平門內北新華街六號」的圓形商標。
編著者趙麗蓮,不就是高中時代熟知:台北中華電視台兩個英語教學節目《鵝媽媽教英語》和《鵝媽媽園地》製作兼主持人!尋着時間長河往上追溯:原來趙麗蓮在七七事變後,沒有隨校遷徙內地,帶着三個子女留北平,在中學代課。日軍佔領北平後,要她擔任英文廣播,她不答應。將她逮捕,殘酷施刑,也不屈服,後被釋。日本在珍珠港挑起事端,對美國宣戰,又被日軍拘禁半年。抗戰勝利後,在友人協助下,開辦英文補習學校,招收學生三百人,分批上課。又義務從事北平廣播電臺英語廣播教學,進行英語會話授課,開中國英語廣播教學的先河。
本書於一九四六年一月,作為「麗蓮叢刊之一」出版,是上述英語教學工作的一部份,也可能是他們的第一本圖書。她在序中說明:因為一九四○年北京紀事社出版的《北京導遊》(Guide of Peking)絕版已久,看到美國小孩到北平觀光,茫然不知,無助的表情,促使她完成這個工作。
雖然只是五十開本、一百來頁的小冊子,書前有幾十幅風景名勝、民俗、京劇和當地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夏枝巢、蔣兆和、胡佩衡的書畫作品;以及一幅當時雙色套印的簡明地圖。內文除了重要景點的英文簡介外,還有十課中英文對照會話課程,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本書讓我回想趙麗蓮在北京,也感謝S在非典期間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