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012年風雲人物,學民思潮當之無愧。廣場上三個絕食孩子凱撒、林朗彥、黃莉莉,喚醒數以十萬計良知,讓我們看見黑暗盡頭的曙光。妖孽當道的末世,莘莘學子掀起波瀾壯闊的反國教運動,到最近義無反顧投入倒梁浪潮,接棒捍衞核心價值,臉上過早添了一絲風霜。他們深信,港人正在漫漫民主路上逐漸蘇醒,末世陣痛過後,必然是香港的新開始。
凱=凱撒;林=林朗彥;黃=黃莉莉
記=《蘋果》記者
記:這一年,學民思潮如何改變香港?
凱:整體公民意識提高。往後DBC、龍尾灘抗爭,市民都自發去政總。部份人醒了,但仍有人像活在清朝。那12萬市民就像支持辛亥革命的一群,同時很多人奴性太重。我也有朋友「收錢」撐國教、撐CY。這反映我們做得不夠。
黃:我不覺得這是奴性,只是妥協。他們是覺得改變不了甚麼。反國教運動正正讓更多人願意站出來,不再妥協。中學生絕食在香港前所未有,成年人更覺得需要站出來。
林:雖然一批人更積極參與社運,但整體進步很慢。反國教的熾熱氣氛歸於平淡,近來我在街站發現很多人不關心反梁議題。惟有當這是另一場運動,從頭做起。
成功基於純潔
記:由中學生承擔反國教重任,是否香港的悲哀?
黃:連中學生也肯站出來,市民更加責無旁貸。這不是悲哀,是新開始。
林:黃之鋒爆紅,無疑帶動整場運動,但很多人尚未醒覺:我也可以是黃之鋒、我未必需要學民思潮。
記:反國教運動獨立於政黨,是否爭取中間派支持的成功關鍵?
林:成功是基於我們的純潔。政黨就某個民生議題向政府爭取,或在另一議題「放水」,但民間運動不會退讓。政治潔癖是不容許政黨參與,怕人抽水。我們不怕,只是着眼公民社會發展,就算沒政黨帶頭,市民隨時可在公民廣場重聚。
記:學民絕食時呼籲港人「放下慾望」,是指甚麼?
林:慾望是穩定和秩序,確保生活不被打亂。政治運動就是要掙脫秩序。香港社會始終是保守,還有人相信香港是購物天堂、努力打工就有好生活,因為看不見香港被蠶食的部份。有同齡朋友指學民倒梁猶如踏進政治泥沼,失去純潔,很多港人就是跨不過這一關。大家早看清高官嘴臉,但我們行多一步倒梁,他們就覺得太快。當初學民標榜反國教是單純學生運動。由始至終我們都沒變,只是當時鬧國民教育,現在鬧梁振英。
末世團結還擊
記:有人說這一年禮崩樂壞、末日臨近,香港還有希望嗎?
林:十二萬人在黑夜等待,很有末世意味。大家看着香港變壞,自覺渺小,因而團結起來最後還擊。
黃:末日氣氛是無奈接受,但港人期待新生。反國教訊息簡單,就是守護下一代;反梁的訊息是爭取普選,論述有待加強。很多人因為學民而在facebook留意反梁行動,是好開始,但不能止於fb。我希望港人知道,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強大,能夠爭取相信的東西。雖然距離這目標的路還有很長,但當700萬人都想投票選自己的特首,就代表有希望。
記者 白 琳 倪清江 翁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