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自我增值」架上的書,往往鼓勵意志消沉的讀者think positive,或是學習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彷彿只要想一下,一切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如果諗吓可以發達、諗吓就可以成為Steve Jobs,就唔使睇你本書啦;偏偏這些正能量self-help在書局是長勝將軍,讀者照單全收。這些書其中一個慣常伎倆,是指示讀者閉上雙眼,幻想一個完美的自己;有了正能量的想法,慢慢的就可以實現目標了。
不過Richard Wiseman的新書告訴我們,諗吓就得?咪呀!實驗證明,一味諗諗諗,往往會弄巧反拙,令事情更加糟糕。日日發白日夢只會令你對現實衝擊的抵抗力更弱、願意為目標投入的努力也更少,這樣又怎會成功呢?common sense告訴我們,思想主導行動,有志向有決心先會成功,但原來行動也會反過來影響到意識和情緒;哪一個才是正解,當然是個雞先定蛋先的不解之謎,不過很少有人察覺到後者是可能的。要增強決心?挺起胸膛握緊拳頭,意志就堅定了,確實有姿勢便有實際。
用行動引導思維 返老還童
「如果你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就假裝你已經成功了一樣行動吧!」這就是Wiseman新作《Rip it up》的主題。在書中,Wiseman引用了很多研究結果,論證上述的概念。原來大腦會評估身體的行動,來斷定自己目前有甚麼樣的情緒。換言之,不必等開心了才笑,在鬱結時把兩邊嘴角往上提20秒,會反過來令自己開心;沒有耐性再繼續工作,可以坐直、翹埋雙手,突然又有了過關斬將的意慾。研究員透過量度測試者體內的荷爾蒙來斷定其情緒變化,發現這樣的動作真的會使體內相關的荷爾蒙含量增多。
Wiseman稱這個原理為As if原則,想成為甚麼人,不用想了,直接去做;行動可以帶動思維作出根本性的改變,不只是笑笑那麼簡單。書中另一例子聽落更加勵志︰直接行動,可以返老還童,重拾年輕。研究人員勒令幾位70多歲的老人在一段時間內要像年輕人一樣生活,沒有人攙扶、也沒有人幫忙拿東西,與他人對話不可提到1959年以後的事,但想當年的時候,不可用過去式來說,要當成「現在」的事來談論。結果,幾個星期之後,有老人扔掉拐杖,重拾健步如飛的能力,而他們的血壓、視力、靈敏感等都有所回復。
書名叫做Rip it up,本意就是讓讀者撕爛「自我增值」的書籍,不用再依循甚麼規條、習慣甚麼思維方法,直接用行動來引導思維改變,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桂莉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