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暮牡丹 - 邁克

遲暮牡丹 - 邁克

無謂扮清高:畢竟是吃電影奶水長大的,一輩子忘不了它的撫育之恩,像個周身泥土氣息的農民,無論去到哪裏都不脫鄉音。懂得羅馬這個地理名詞,全拜柯德莉夏萍主演的《金枝玉葉》所賜,殖民地不曾踏出半步,就由微服出巡的荷里活公主權充嚮導,坐電單車遨遊永恆城市的名勝古蹟。其實之前聽過翻譯自《三個銅板在噴泉》的姚莉金曲,重複三遍的「許心願」琅琅上口,可是缺乏鮮活影像輔助,異國風景未能留下烙印,沒有捨命陪君子的男主角示範如何把手伸進「真實嘴巴」,誰都不覺得需要戒講大話。然後輪到費德力高費里尼這位文化親善大使,將甜美生活的福音廣為傳播,六十年代柴米油鹽一概不沾塵俗氣,不但「怕怕拉屎」的厲害尚未被土產狗仔隊演繹成災難,連蠢蠢欲動的鹹蟲也詩興大發追求含蓄美,心底渴望征服瑞典冰山,卻托詞傾慕不着邊際的露滴牡丹開。
是的,迄今提起Via Veneto,心跳都不期然漏掉一個咇,所以那天參觀完巴柏里尼宮,雖然明知羅馬香榭麗舍早就凋零落索,還是把心一橫由山腳的街頭一直走到山頂的巴西廣場,罔顧隨時背叛主人的腳骨力,盡影迷本份朝聖。昔日拍外景的巴黎咖啡座,仍然面不改容食老本,除了在店號上鄭重掛着電影名字,牆外也張貼發黃的剪報和老照片,實牙實齒表揚自己的威水。這樣的宣傳無疑趕客,寄生的風光本來不說也罷,草鞋親因為苦苦求存才攀附權貴,更寒酸得教人不忍揶揄,我站在行人道匆匆看過並茂的圖文,完全沒有考慮內進呼吸殘餘空氣──景仰光輝歷史是一回事,可不想被歸納為愚蠢美國遊客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