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習江各出風頭 宣傳個人作風難改 - 李平

蘋論:習江各出風頭 宣傳個人作風難改 - 李平

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之後,無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勒令改進作風的約法八章,還是中央委軍出台軍中接待禁酒等十項規定,都頗獲輿論好評。相反,前總書記江澤民近日頻頻為人題字題詞,就被指摘為要延續老人干政,甚至是「頂風作案」,違背中央有關不題字、不題詞的規定。
內地因官員貪腐、司法不公引發的官民衝突越演越烈之際,習近平、李克強接手主政,出台約法八章、十項軍令,雖然贏得喝采,但要落實談何容易?要堅持更談何容易?中共官場的奢靡作風,不只是歷史問題,更是制度問題。官員的權力不是來自民主選舉,而是來自高層的指派,迎來送往間大灑公帑、下基層只為作騷、動輒封路封城,哪怕民間怨聲載道?
其實,江澤民、胡錦濤主政時,都有類似嚴令官員轉變作風的決定,甚至升格到中央全會決議的規格,足證官場風氣之劣,連中共高層也感難堪,不能不有所動作以安撫民眾。其中,江澤民任上在2001年9月舉行十五屆六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八年後,胡錦濤主持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關於加強改進新形勢下黨建重大問題決定》,再次把文風會風等問題納入中央決議。
中共高層今次為十八大人事佈局而展開的權鬥是自1989年以來最慘烈的一次。新領導層上台後,在出巡安排、會風文風等形式上作出改變,是博取民眾好感最直接的方式。江澤民此時繼續大出風頭,不時為詩集寫序、為畫冊題詞、為大橋題字,給人與習近平的規定唱對台戲的感覺,甚至被指摘為「頂風作案」。

江澤民是卸任領導人,是否要遵守政治局的約法八章,另當別論,但還要拉上現任政治局委員劉延東、劉奇葆為一本詩集撐場,不能不說是壞了習李的規矩。尤有甚者,江澤民、李鵬極力在省市官員異動中發揮「餘熱」,強行把在中共黨內選舉落選或排名倒數第一的親信、兒子,推上省市長的高位,顯然是對習近平、李克強管治權威的打擊,令外界看到高層權鬥並未因十八大結束而落幕。
在權鬥舞台上,展示權力遠比展示作風更重要。官方新華社近日圖文並茂,分別以《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萬事民為先》、《心裏要時刻裝着老百姓》等為題,大舉宣傳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新領導人,無異於是對江澤民、李鵬的霸道的柔性對抗,只不過,如此手法又落入中共宣傳個人的窠臼,豈不有違致力改變作風的初衷?
說到底,習近平目前想改變中共官場風氣已是舉步維艱,遑論改變中共的政治制度。習、李重塑親民形象,如果是為爭取民意以啟動制度的改變,猶有希望、猶有可為,如果不能走向權力監察制度的建立,不能讓公眾、傳媒、網絡的監督權力得到保障,所謂轉變作風,很快就會如同江澤民、胡錦濤主政時一樣,淪為中央決議的空洞文字,甚至淪為權鬥的工具。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