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重現 - 鄧達智

茶果重現 - 鄧達智

猶如過山車橫七豎八左穿右插高不成低不就的2012快要隨時間沙漏流盡,過往年中總有好幾次好酒美食將心事傾訴的soul mate,上次見面是母親的喪禮,再上一次小團圓已然2011。趁餘下無幾天的年終,相聚本世紀香港最冷平安夜之前的晚上,好酒菜魚肉寒風共陪,雖然話語相比時光多。聚首,總比做剩蛋強!
近夜末,劉小姐問:習慣了母親不在?
怎會習慣?那是永遠的缺口。
沒特別想過,反正生活像隨便那一個往年,在飛來飛去忙忙碌碌中度過。
當然某些靜下來的時刻心思盡往比較母親如果如果如果在……當下將會如何如何如何咁咁咁……
獨立慣,只怕生活被人煩,未曾擔憂獨處,對至愛親朋一直敬而遠之,母親亦未能免。
這不關乎愛與不愛而是自選的生活態度,若得空間,敬愛更切。
生活上的細藝只嫌多,追求少。繁文縟節能省則省,那時遷就母親一應煩死人的習俗,也亦鬧鬧別扭,遇年過節一應雜務多由兩個弟弟輪着做,他們都居住海外的日子,才無可奈何頂硬上。
母後,最大的失落,相信來自她的廚藝手勢,那份精采的確遠近馳名,尤其鄉野粗製樸實無華喜慶菜魚肉,節慶小食尤其出彩。
已好幾年沒出書,每年都不缺有心出版商扣門,自己沒突破,也沒好題材,推完再推一直推,母後的思念反而從食的方向找到出書的理由。
母親一應傳統點心小吃當中,「茶果」最叫自己懷念,坊間也有茶果發售,大澳、元朗、大埔等等老區常見街頭巷角有婆婆老者以艾糰、茶果、米通、炒米餅待客。
不全因阿媽十分親,比較旁人水平,我媽的手藝平心而論着實不凡,尤其家中廚房剛蒸好,水氣瀰漫,燙熱咬開潔白粉皮,綠豆、花生、臘腸、胡椒……香氣一擁而上,一吃五個,為食鬼父親還在的日子,隨便更吞下十個八個,那是打生打死一對冤家最密切的時光,都往生了,山頭上葬在一起有否繼續吵吵鬧鬧?
冬至大過年,拜神祭祖無論如何不能減省母親在時的架勢,至低限度不能缺少爸爸深愛的茶果!
從蘿崗梅花香雪活動匆匆趕回家過節,眼前好大一盆印上紅字雪白粉皮的茶果,多謝大姐延續母親的傳統,不讓弟家失魂落魄,咬下去,那味道沒有母製的濃郁,卻是大姐手本的清香,心情一下間安定下來了。
答劉小姐:不會,也不願意習慣母親的不在,那空間將永不填補,恁令陪伴餘生。猶如茶果,就是實質沒有了,生活如常繼續,不論有形無形,香氣口感將永恒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