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伍雅謙報道】有團體早前估計本港有26萬劏房戶。關愛基金為劏房戶等「N無」人士提供的津貼,原預計1.3萬戶受惠,不過,接受申請頭兩個月已有1.4萬宗申請。
然而,有不少劏房戶卻因為一道門而被拒諸門外,基金規定,必須入了大門再入房門的,才算劏房;但有機構估計,三分一劏房擁有獨立大門,住戶因「少了一道門」,就失去津貼,令「N無」人士再添一無,成為「N+1無」。有劏房媽媽本想未用津貼替女兒添置一部電腦,最終失望而落淚。
「以為可以買電腦畀個女」
伍女士的丈夫日間做貨倉散工,她自己則晚上到麻雀館工作,夫婦倆輪流照顧4歲女兒。一家三口住的80呎劏房,只擺放了簡陋家具,以褥墊代梳化,連枱也沒有一張。
有一日,女兒放學回家說:「媽咪,屋企冇電腦嘅?」伍女士嘆一口氣呻道:「好辛苦呀!」她全家收入不高,住在月租3,400元的劏房,日常開支只是「掹掹緊」。
他們的入息和租金,均符合關愛基金要求,以為「終於可以買部電腦畀個女」,誰料因為少了一道門,就失去津貼。
她難忍失望與憤怒的淚水:「真係好嬲,我哋都屬於N無,點解有啲人收到(津貼),我哋收唔到!」
不合資格者
伍女士、丈夫、女兒
單位面積:約80呎
租金:$3,400
*若居所符合劏房定義,應可獲津貼$8,000
「希望有需要嘅人都攞到」
身為單親母親的Amy,與一子一女一同住在「一劏三」的劏房,兒子與女兒分別讀中五及大專。Amy在酒店當散工,月入約8,000元;並且可以拿到關愛基金8,000元津貼。
Amy一家居住的劏房面積約120方呎,月租3,800元,有電梯。原本她租住較便宜的3,000元劏房,但那裏「成層都租晒畀一樓一鳳」,為免影響子女,才轉租現址。「電費又貴,水費又貴,你話係咪吃力。」Amy說,女兒就讀IVE,學費高昂,現有8,000元津貼,可暫解燃眉之急;否則女兒學費也不知如何籌措。雖然Amy符合資格取得關愛基金津貼,不過她也希望「其他更有需要嘅人都攞到(津貼)」。
合資格者
單親媽媽Amy、一子一女
單位面積:約120呎
租金:$3,800
獲關愛基金津貼:$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