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紐交所地位不再重要? - 李大同

環球透視:紐交所地位不再重要? - 李大同

環球交易所近年屢傳併購消息,但往往都只聞樓梯響。上周終有一宗成事,就是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宣佈以82億美元收購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 Euronext)。是次交易反映金融市場的方向已改變,股票交易所的重要程度大不如前。
今次ICE的提購,主要是看中紐交所在衍生工具市場的業務,亦即倫敦的Liffe期貨交易所。事實上,紐交所雖然仍是全球市值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曾經叱吒風雲,但在整個金融市場來說,其盈利能力及影響力近年已大降。其代表的股票交易已不如從前重要,有指股票交易對於交易所來說,已變成只為打造自身品牌,賺錢能力相對較低。

上周五也有一宗電子交易所併購的消息,雖然媒體的報道不如ICE收購紐交所般多,交易額亦只有ICE收購的17%,但相信該交易的影響力將與日俱增。電子交易所Knight Capital被競爭對手Getco,宣佈以14億美元的現金與股票進行收購,兩者在美國黑池市場均舉足輕重。Knight Capital在今年8月1日時,因電腦交易程式出錯,令在紐交所上市的其中148間公司股價出現大混亂,差點令公司宣佈破產。
股票交易所數目多,相對競爭也大。由於衍生工具交易眾多,令交易所之間都不會直接與對方競爭,業務盈利能力大增。所以銀行業雖不斷裁員壓縮成本,但專門從事衍生工具交易的銀行家及交易員,薪金花紅仍可觀。

股票交易角色漸被取代

股票交易角色漸被取代,從以下故事中可見一斑。J.Aron是美國一間商品交易商,這間細行於1981年被高盛收購。據說,當年收購完成後,高盛員工都看不起J.Aron的同事,認為身份不同,甚至不與他們同,要J.Aron的員工乘搭另一升降機。
事移世易,現在大部份J.Aron出身的高盛同事,仍不會與其他員工同搭一架升降機,原因是他們是搭直往行政人員樓層的電梯。如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從前是J.Aron的商品衍生工具交易員,公司亦於10月宣佈,前J.Aron的Harvey Schwartz會接任財務總監一職,控制高盛的去向,顯示衍生工具在現今金融市場的地位。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