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誕節收到的「唔等使」禮物,或者可以拿到「以物換物」店,交換合用的衣服、手袋、飾物、書籍等。80後港男Louis,有酒樓太子爺不做,寧願與日籍女友開「以物換物」店,賺取微薄會費。店裏收到的貨品,不少仍然很新淨,甚至連價錢牌都未剪,剛剛就有一條LV絲巾被換走。
記者:廖婉薇
換物店Clover老闆之一Louis自爆,他收過最離譜的聖誕禮物,是一條連身的貼身皮裙,「都唔知點着!不過唔使錢買,咪丟咗佢囉」,現在才知道浪費。
物品中不乏名牌
Louis與日本女友Aiko開設了Clover,初期他也擔心物品會越換越差,但原來「香港人唔係咁市儈」。客人拿來換的二手衫都很新,「有好多人買新衫後,返到屋企先覺得唔好睇,甚至唔啱身」。有不少大褸、上衣連價錢牌都未剪,就被主人拿到這裏交換。
新客人最初都搶換名牌貨,「攞咗返屋企先發現size(尺碼)或style(風格)唔啱自己,又攞返嚟換合適嘅嘢」。Louis指,曾有一件衫被換出換入達數次。
訪問當天,剛巧有人送來一條LV絲巾,當晚上架,翌日已被一位女孩換走,「佢(女孩)見到時都唔信,問『真係可以換㗎?』」。最後她以2分(即一件二手衣服)換走,笑不攏口。
現年32歲的Louis,中學時已開始跟同學交換衫着,遭父母責罵:「屋企又唔係冇錢畀你,做乜着人哋啲舊衫!」不過,他寧願慳錢來打機,交換衣服可「換款」,也穿得舒適。
高中時他轉讀國際學校,結識了日籍女友Aiko,更受她影響,頻頻光顧二手店。
二人中學畢業後,雙雙遠赴美國夏威夷升讀大學,2005年畢業回港,遇上經濟不景,「連$7,000一份文員都唔請我」,Louis惟有做售貨員「騎牛搵馬」。
父親在荃灣經營燕窩潮州酒家十多年,2007年命他回酒樓學做生意。在美國主修市場學的Louis,一心改革酒樓,但「所謂太子爺,聽落好強,其實話唔到事」。新點子不獲父親接納,老臣子又陽奉陰違,太子爺意興闌珊,適逢業主加租三成,父親亦屆退休之齡,去年便將酒樓結業。
九成會員是女性
太子爺「失業」,與女友決定在本港開二手店,今年5月斥資9萬元在觀塘駱駝漆工廈開舖,並在facebook宣傳「以物換物」理念,吸納會員,收入單靠收取會費,會費每人每天平均20至25元。現時可供交換的貨品超過2,000件,會員近70名,九成為女性。
「幫到人慳錢又環保,自己又賺到錢」,雖然Clover仍未收支平衡,但Louis有信心這是一盤賺錢的生意。
Louis表示,衣物只要符合乾淨、完整、沒有異味三大原則,毋須名牌統統都收;每件二手衫,他們都會以高溫蒸熨殺菌。
易物店部份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