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地產商同梁振英晒冷 - 丘亦生

金融雲端:地產商同梁振英晒冷 - 丘亦生

梁振英眼前最大難關,不是1月1日元旦倒梁大遊行,而是一班地產商大孖沙對梁振英的買家印花稅大反擊。代表大孖沙利益的地產建設商會矢言政府不讓步,就停止收購舊樓。地建會試過以司法程序挑戰政府,但今次罕有高調鬧政府「先斬後奏」、「嘥咗我啲時間」,再加上停止收購舊樓的行動抗議,比司法程序來得更快、更狠,梁振英無論「讓步」與否,都處於必敗之地。

收舊樓設限 明捧市建局

梁振英弄到今日如斯田地,與他一心借買家印花稅充權有關。梁振英7月上台後,先是安插大量梁粉如劉炳章、鄔滿海及蔡涯棉,加入新成立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由自己人張炳良領導。另一方面,林鄭月娥在新政府組班後,親自主持四個政策小組,制訂決策優先次序,其中一項就是土地房屋,明顯是為架空在曾朝年代由曾俊華主導的房屋用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今梁振英再借實施買家印花稅的機會,捧起自己友張震遠把持的市建局。
據政府提出重建豁免方案,地產商以公司名義收購整項業權,要先付15%的買家印花稅。如果收購舊樓所有業權後,六年內取入伙紙,就獲得退稅。如此一來,地產商在現有、將來的收購項目中,就要額外先墊支15%樓價。例如紅磡一帶的舊樓600平方呎實用面積的舊樓單位,假設每呎收購價為7000元,收購100個單位的業權,隨時要4億港元,在現有條例之下,地產商要再「放低」超過6000萬元付買家印花稅,承受額外風險。
地產商反應極大另一原因,是六年限期過嚴。地產商過往在收購舊樓後,除了刻意囤積居奇,也會用大量時間與城規會周旋,希望增加地積比例,用到盡地皮。再者,地產商完成一幢大廈的收購,往往向鄰近物業埋手,務求合併最大面積地盤發展大型項目。
但在新政之下,地產商為了趕及六年期限內,得到當局入伙紙退稅。完成一幢大廈的收購後,便需立即展開工程,以單幢式興建發展,方能趕及退稅,難以累積附近地皮發展大型物業。
政府把發展商買家印花稅重建豁免期定於六年,名義上是加快舊區重建。但實質是暗渡陳倉捧市建局。
市建局徵收土地時可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的尚方寶劍,收購大型物業業權向來比私人地產商有利得多。市建局張震遠日前揚言,市建局未來五年會投放250億元進行收購。可以預期,買家印花稅的重建豁免方案,將削弱私人發展商收樓能力,把私人地產商迫入小型重建項目,轉由市建局牢牢控制舊樓土地供應。
梁振英經常指政策「成熟一項推一項」,實際是亂出牌。梁粉過去指手劃腳,胡亂點評政策之餘。
新政府早前放風將粉嶺私立大學計劃喝停,將用地改去起樓,無視既定程序,已引起內部大反彈。
一波未平,今次藉由買家印花稅的法例益市建局,無仔細衡量對私人市場的影響,匆匆將買家印花稅議案在行政會議通過,並於本周五刊憲,快刀斬亂麻實行充權大計,與其亂出牌個性一脈相承,造成地產商晒冷的局面,咎由自取。

企硬礙供應 讓步失民心

梁振英在買家印花稅「讓步」與「不讓步」之間,無甚空間。梁振英選擇企硬的話,地建會一班大孖沙定會奉陪到底,到時私人市場舊樓收購活動死寂,影響梁振英增加私人市場的單位供應。
梁振英在競選時指市民覺得地產商「話點就點」,借市民對樓價不滿上位。如果梁振英讓步,市民對於梁振英解決樓市問題的丁點盼望,都會付之東流,梁振英民望難再翻生,認真是「成也地產、敗也地產」。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