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肥佬」信託 信行最差

上月「肥佬」信託 信行最差

【表現遜色】
據內地《國際金融報》報道,根據非官方統計的資料,11月共2344款理財產品到期,在披露到期收益資料的1880款產品中,有21款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其中有13款產品與信託掛鈎。
報道提到在13款與信託掛鈎的銀行理財產品中,預期收益率分別從5.2%到6.1%不等,實際收益率最大下滑17個基點,最小降13個基點,均為中信銀行(998)發行的產品。

證券理財產品風險大

普益財富分析師方瑞說,目前銀行主要發行兩類信託理財產品,一為證券投資類,此類理財產品的風險較大,若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波動較大,產品到期時或出現負收益。另一類為融資性質,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安全係數較高。但是,若企業提前終止產品到期時間,導致產品的發售期限縮短,投資者的收益將有所下降。
融資性質的信託產品素有剛性兌付(即風險發生後,由信託公司及相關利益方包底)的潛規則,資金由銀行託管,部份甚至借道銀行發行,無視市場利率變化,收益率動輒達到10%,因此被不少高淨值投資者視為高收益、低風險產品。不過,目前來看,這種不對稱的收益與風險關係正搖搖欲墜。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底,信託行業規模達6.32萬億元,而全國約60家信託公司資金共約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