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管中窺豹 - 鍾尚志

海闊天空:管中窺豹 - 鍾尚志

學師時,手術遇到困難,要向師傅或師兄搬救兵的時候,他們總是教我把腹部的切口多切大一點。
切口大了,病灶能清楚暴露出來,操作的空間也多了,手術自然順手得多。
「大國手,做大切口。」(Big surgeons make big incisions.)是我的外科啟蒙老師高倫教授的口頭禪。
可是大切口會為病人帶來難忍的痛楚,長長的疤痕也不好看。中國人相信,大手術會傷了「元氣」,甚至令癌症加速擴散。
近年的研究發現,手術帶來的創傷,確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有一定的道理。
約二十年前,德國的醫生利用腹腔鏡,以細長的儀器,透過在肚皮上的幾個小孔進行手術。但當年這種「微創」手術,卻得不到醫學界的權威人士認同。龍頭大哥們認為這是雕蟲小技,嗤之以鼻。
可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腹腔鏡手術避免了長長的切口,手術後不用捱痛,也沒有不雅觀的疤痕。腹腔鏡切膽囊、切闌尾,極受病人歡迎。接着,心胸外科、泌尿科、小兒外科、神經外科也爭相引入這種新技術。十多年下來,越來越多手術採用微創技術。翻一下文獻,差不多所有外科手術都曾有人使用微創來完成,只有剖腹取嬰是例外。
經腹腔鏡投射到電視屏幕的影像是二維的,沒有深度感。細長的儀器沒有觸覺,也不如外科醫生的手般靈活。微創手術對醫生的挑戰,肯定比傳統手術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