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動物:世界末日冬至

反智動物:世界末日冬至

世界末日那天,你做了甚麼?你收拾細軟,跑到法國南部登高避難了嗎?有沒有到深水埗搶購東方閃電尾班船船票?上拍賣網 bid 訂幾包絲苗米?還是懊惱何時打開Lafite,好讓末日前品嚐一杯透好氣的佳釀?有朋友希望末日不要來,因為訂了貨的淘寶未送到;也有朋友希望末日早點來,好讓末日前讓繁重工作終結。
終於熬過了傳說中的2012年12月21日,你對着耗盡十多萬買來的廁紙和物資,默默一夜無話。翻開堆積如山的狗糧打開雪櫃,終於煮了一碗應節的湯圓說:「總算能過多一歲了。」
中國和瑪雅的曆法,冬至末日算了在同一天,是巧合還是脗合?這天是北半球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一天,「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秋去冬來,距離春節只數十天,萬事俱休,正是一年完結之時。話說古代黑獄裏的死囚都盼望冬至,因為秋後算賬,「冬至前後,君子安靜身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劊子手封刀回家 「冬至一過,就封刀待秋官了」。死囚接過妻子早上送來的「冬節丸」,吃得兩行眼淚混和鼻涕, 夫妻相擁:「總算能捱多一歲了。」在末世論不攻自破的今天看來,大家繼續添壽,冬至又多一重意義。
小時候家裏奉潮州習俗,冬至前夜,媽媽都備好糯米粉,和水搓成比大大小小不同的淨湯圓,大小參差代表一家大小團圓。把「父子兒孫丸」放到只有黃糖調味的甜湯。冬至的第一道陽光照醒,冷冰冰的小手捧上熱乎乎的一碗「冬節丸」,綿綿的丸子,淡淡的甜湯,都暖在心裏。暖到現在,每逢嗅到冬天氣息都緬懷。那些年,有時冬至碰上聖誕長假,舉家在汕頭度過,我寄居伯父家裏,喜歡從伯父捧過湯圓,懶洋洋地喝完甜湯,暖和了身子才起床刷牙。姐姐說吃了湯圓就「添歲」,使我刷牙使勁三分,認真得把牙齦刷出血來。
未知潮籍讀者讀懂以下一段否:「丸,就是團圓。冬節,古時是一年中頭一個節,全家人着攏總返來家內團圓,佮糯米平樣粘粘,糊作一下,骨肉相綴,人情甜甜。」(《作田人瑣事》)
在電視台新聞部,每年冬至循例採訪當天街市行情。話說禽流感後活雞停止應市,老總幻想是冬至末日,想像師奶們必定呼天搶地。誰知記者在九龍城街市扑咪扑得手軟,只換來師奶A:「冰鮮雞無雞味囉……係囉」;師奶B:「習慣啫……衞生嘛……」。如此SOUNDBITE難充午間頭條,幸好周潤發及時挺身而出,以路人甲身份發表講話:「凍雞髀細路仔食得好滋味,係我哋啲傳統人先要食鮮雞……」。作為傳媒前線人員這麼多年,凡此種種都讓人受教「認真就輸了」之真諦。食雞如是,話題如是,末日如是。
在網上讀了篇文章,說瑪雅人認為外國人是讀書太多,才會想多了,把瑪雅的尋常曆法無限放大成世界末日。文章以三字概括這些人:「讀屎片」,實在精闢。在今天的輿論社會,已經不只有電視報紙要發掘話題,每位網民都要為「讀者」服務。在社交網絡談論大家都過膩了的冬至,沒有人會「like」,可是談末日的話,可能引來女神也留言。要製造話題的人,在神秘主義中,找些點子穿鑿附會,容易不過。可是全球人類齊心協力穿鑿附會,實屬難得,竟成就了本世紀最大(亦是最成功)的謊話。

縱使柳家崇尚含蓄交流,母親大人未知是否受末日論影響心情,上星期也紆尊來電,再三提醒:「阿仔,冬大過年,要回來食飯啊!」 害我在台北遊玩,也得記掛着末日冬至這天老媽之約。
有說瑪雅曆法5120年一個大循環,象徵另一個好開始,中國的冬至也如是:「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甦。」寒冬總會過去,壞事總有盡頭,謠言謊語止於智者,全世界正好經一事,長一智。回到家裏,吃過圓子,暫且放下世界末日與劉江華,一家分享冬去春來的期許。
每以為世界末日,想想冬至,總會提醒你:希望在明天。
作者:柳俊江(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