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復興 在政府山漫步
中環線:聖約翰座堂(花園道4-8號)→鐵崗聖公會主教山(己連拿利)→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堅道16號)
如果活地亞倫要來港拍一齣情迷系列,主題是《情迷政府山》也不錯。在政府山散步,是一件很舒心的事,從炮台里走到己連拿利,穿梭在香港最古老的哥德復興建築群裏,滋養心靈,又不花費。十八世紀由英格蘭開展的一連串哥德復興潮,蔓延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並持續影響廿世紀的教會與大學建築,牛津就處處都是尖塔哥德式建築,有「尖塔之城」之稱。英國是前事頭婆,香港開埠初期基督教聖約翰座堂和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皆是哥德復興式建築。政府山是香港權力的核心,同時也是基督教新教聖公會的權力核心,能在政府山建教堂,只此聖公會聖約翰座堂。陳天權說:「在殖民地時代,聖公會地位崇高,等同英國國教,聖約翰座堂屬於永久地權,沒有99年或999年租約,毋須交地稅。」非教徒多數透過娛樂版來認識這座華麗的教堂,這裏向來較多高官出入,也一直是名人第二代、第三代行婚禮的地方,若走到台前,會發現右方第一排椅鑄有英國皇室徽號,在殖民地年代只准皇室成員或皇室在港代表(即港督)入座。
政府山藏主教山
聖公會與政府山的關係千絲萬縷,離開教堂沿下亞厘畢道步往港中醫院開始,已經步入聖公會主教山範圍,一直至己連拿利尾聖公會幼稚園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會督府(一八四八年),是這道哥德式建築風景線上的異物,它的落成年份稍後於聖約翰座堂,採用源自英國都鐸復興式建築風格,線條簡樸,三層樓高碉堡式八角塔特別矚目。順遊鐵崗哥德復興式聖保羅堂(一九一一年),過了此教堂後,哥德復興築迹由基督教轉到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同樣是具代表性的哥德式建築,呈十字形,並建有一鐘樓,平安夜子夜彌撒是城中盛事。
紙尖上的情感築迹
聖誕節到教堂朝聖,是天經地義之事,另一傳統活動——寫聖誕卡卻像已死。活在電子時代,溝通都是快來快往,曾經,寄聖誕卡、明信片,郵遞之路漫漫長,企盼着收件的焦急心情,抑或讀卡上的字句,都是快樂的事。香港郵政一百五十周年了,如果沒有斬樹的包袱,寫賀卡是否值得復刻?
36萬人還在寫明信片
Alexias
Postcrossing.com會員
「我自己去旅行時,會寄聖誕卡給朋友,朋友也會寄給我,會覺得比收手信更感動,因為朋友需要花時間去買,去寫,然後再經歷一段時間才收到,我認為比起他在外地發電郵,或寄相給我,有分別喺度。幾年前在報紙睇到Postcrossing的報道,這個國際交換明信片網站有三十六萬會員,香港也有四千同好者,四年內已經收到大約二千張明信片。」
聖誕卡看陳年舊事
Allan
Alazizi店主
「曾到美國留學,寄宿家庭跟所有美國人一樣很重視聖誕節,一個月前已經開始忙於準備過節。我搜集了一批六十年代的聖誕卡及童書,你會感受到昔日西方家庭的倫理觀和節日的關懷之情。」
Alazizi Artventureland.中環荷李活道57號利來商業大廈13樓
鳴謝:The Squirrel Coffee and Kit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