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講耶穌。耶穌其中一個著名的神蹟,是用五個餅和兩條魚,餵飽五千人,如今由無到有餵飽上千人,已不是神話。
在倫敦Trafalgar Square,著名環保工作者Tristram Stuart把小山一樣高的紅蘿蔔和馬鈴薯,煮成大量素菜咖喱,以噸計的蘋果和梨子,榨成果汁──在短短兩小時內,餵飽擁湧而來的人們,剩下的水果渣滓和菜莢,還由四頭豬在現場快快樂樂地吃光。
這些蔬果,都是市場不要的:可能是紅蘿蔔的長短不合乎超市的劃一要求、馬鈴薯長了太多坑洞被顧客嫌醜、梨子在長途運輸途中碰傷了、蘋果在冷凍倉儲存時沒放好,又或者所有農作物都完美無可挑剔,僅僅是商店進多了貨,賣不完。
Stuart在2009年寫出揭露食物浪費醜聞的《Waste :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十二月在倫敦舉行首屆的Feeding the 5000,得到環保團體義務幫忙運輸、農夫捐出超市拒絕的農作物、名廚設計食譜、現場超過三百名義工煮食和派食物。
香港也可以舉辦類似Feeding the 5000的行動嗎?
「樂餉社」(Feeding Hong Kong)一直和Stuart有聯絡,他們透過食物進口商得到大量滯銷的食品,可是誰來煮?大埔「食德好」的街坊不斷回收街市的賣剩菜,重新整理煮成美味的社區午餐,也想辦類似的活動,但在構思階段已經得不到支持。
終於全港第一個辦得成的,是一班大學生膽粗粗地成立的「豐剩」,剛在昨天中文大學舉行了的聖誕派對「剩食方舟」。
跟着「食德好」的街坊去街市收集青瓜、薯仔、水果;去小學收集聖誕派對吃剩的沙律、意粉、汽水……大學的雪櫃被擠得滿滿的,都是一盒盒裝滿食物的錫紙盤,最底的蔬果格,塞滿茶餐廳不要的麵包皮。
我也跟着去回收:一間蛋糕店捐出大量蛋糕碎,看着那女主人從雪櫃拿出一袋又一袋,簡直拿不完似的:「蛋糕碎平時都有,但十二月實在多得誇張!」她說,這個月不斷開班做蛋糕,成品是漂亮的立體聖誕老人、人形的薑餅人,看了就會明白為何會有這些餅碎。不能用小一點的餅模?她拿出一個焗好蛋糕,四四方方只是僅僅比一個手掌大:「餅底已經是最小的尺寸,如果用人形或者立體餅模,那要用好多錢去買餅模。」
同一塊蛋糕,一些變成「嘩,好靚啊。」一些只能淪落垃圾桶:「咦!污糟!」
在「豐剩」的聖誕派對中,這些蛋糕碎先是成為工作坊的材料,變身教育工具,再重新裝飾創作成精美的派對甜品。
這次活動的搞手之一文萱,看着餅碎變身,好高興。文萱過去半年不斷到大小宴會回收吃剩的食物,每次情緒都上上落落:「沒有人喜歡晚上十一點好好待在家裏卻要出去,可是每次救回好多食物,又覺得很開心,好在有出來!」
「豐剩」主要由大學生組成,其中不少是中大新聞系二年級學生。事緣年初在「佔領中環」行動中,跟過一個外國人去超級市場的垃圾桶找賣剩的食物,數量之多,質量之好,都遠遠超出這班年輕人想像。
「我到現在,還記得打開垃圾袋那股麵包的香味!」文萱說一間超市,一晚閒閒哋丟一兩袋黑色大垃圾膠袋的麵包,平時不捨得買的精美日式餅點,都被當垃圾,魚生、壽司更是多得吃不完:「我腸胃不好,但吃了這麼多次,都沒有拉肚子,有次看見魚生過期兩天,便用來煮鳥冬,二百多元的魚生用來灼麵,從沒試過這樣豪!」她笑說。
曾經跟內地的環保組織談香港的食物回收,對方反應好大:「我們會被告的!大陸連撞到阿婆一下,都會被告上法庭,何況給她不乾淨的食物!」同一番說話告訴台灣的慈善機構「人安基金會」,這組織天天去中學回收學生吃剩的食物,再派給露宿者,負責人說:「那些『遊民』我們都認識啊,不可能告我們的。」
環保機構不一定有社區網絡,福利機構又不一定有環保意識。香港很特別,越來越多香港組織把環保和社會支援結合在一起,把浪費的資源回收分發給有需要的人們。
「豐剩」在六月四日成立,一開始便充滿革命色彩。
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後,還把人們吃剩的打包,裝滿了十二個籃子。你不一定有信仰,但既然也這樣熱烈慶祝耶穌出生,這個假期試試隨身帶個小盒子,打包吃剩的食物吧!
作者:陳曉蕾(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