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莫以為心臟病只關男人事,它同時也是女性頭號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伊利沙伯醫院每年均接獲20至30名、40多歲婦女,因急性冠心病入院,死亡率比男士更高。心臟科醫生指,女性一向忽視心臟病,加上發病徵狀不典型,只出現胃痛、肩頸痛及心悸,容易延誤治療。
記者:梁麗兒
全球每年有860萬名女性死於心臟病,每3名死亡的女性,有1人死於心臟病。伊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陳鑑添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因心臟病死亡的女性,遠超於乳癌、子宮頸癌,惟各地政府未有加強對心臟病關注,女性忽略心臟健康。「無論係職業女性定家庭主婦,都只顧忙工作、照顧家庭子女,忽略心臟健康,就算做體檢,都只係叫老公去量血壓、驗血糖、膽固醇,老婆唔會去體檢」。
陳強調,女性同樣有心臟病風險。曾有年輕病人誤解女性獲雌激素保護,可減少血管內的壞膽固醇積聚,減低心臟病風險,對確診感突然,「病人認為自己咁後生,仲有經期,點會有心臟病呢?」他解釋,女性若有高危因素,即使有雌激素保護,患病風險也很高。當女性收經後,患心臟病風險其實與男性一樣。
男女比例為6:4
該院的心臟病人男女比例為6:4,男女均呈年輕化。該院近年每年有20至30名年輕女士因急性冠心病入院。所謂的年輕女性,即未收經的女性,這批病人多數介乎40至46歲之間。人數雖不多,佔整體少於10%,但大部份病情嚴重,並有併發症如休克。血管造影檢查顯示有左主幹或三支病變,情況較嚴重,要做通波仔或搭橋等手術。
陳鑑添另指,女性的心臟病發的徵狀不典型,延遲入院會影響生存機率。醫學界數據指,女性心臟病死亡率比男性高5至10%。女性心臟病發徵狀主要為肩頸痛、牙骹痛及心悸等,與男性病發時心絞痛等徵狀截然不同,甚至會與其他病症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