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衍生稱霸<br> 成交額3萬億 遠超次席德國

港交所衍生稱霸
成交額3萬億 遠超次席德國

【本報訊】勢將跌出全球集資排名三甲的港交所(388)續靠衍生工具「食糊」,港交所昨日公佈最新市場統計數據,衍生產品市場雖然同樣出現倒退,但今年1至11月,香港包括衍生權證、股本權證、牛熊證及股票掛鈎票據在內的證券化衍生產品成交額仍錄得3851.9億美元(約3萬億港元),較第二位的德國高超過五倍,繼續穩坐全球一哥地位。記者:鄧偉忠

根據數據,香港截至11月底止,今年各項衍生工具合共錄得約3851.9億美元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倒退接近三成,不過今年其他地區衍生工具成交倒退情況更嚴重,其中去年列第二位的南韓成交金額由約2000億美元,大幅滑落至今年的519.5億美元,排名跌落第三位,第二位則由德國以608.8億美元取代。
香港近年一直穩坐衍生工具市場一哥地位,惟由於多間歐資發行商母公司出現財政困難,以及窩輪市場曾出現負面消息,使衍生工具市場出現不穩定因素。雖然有一定負面因素,但在正股前三季表現未如理想影響下,香港今年恒生指數期權、H股指數期權及股票期權等產品成交張數均創新高,牛熊證上市數量卻增加35.7%至1223隻,只有窩輪上市數量下跌約一成。
不過,香港今年失落「新股集資王」地位卻似乎已成定局,截至上周五(14日),合共有60家新股在港上市,較去年跌若約四成,涉及集資額約107.6億美元,輕微落後於第三及第四位的深圳及東京,至於紐交所及納斯達克則分別以248.3億及233.6億元居第一及第二位。雖然中國機械(1829)及惠生(2236)將於月底前掛牌,惟集資規模逾百億元的GLP Reit同樣將於今日在東京掛牌,故預期香港最終居「梗頸四」機會甚大。

港股成交連跌兩年

港股成交同樣呈現倒退,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4日,今年股市成交金額按年下跌25.3%至約1.28萬億元,其中股份成交金額約9.11萬億元,連續兩年出現下跌,平均每日成交宗數則減少22.8%至5.36萬宗,至於包括股份配售在內的二級市場集資活動也受影響,期內減少11.6%至1984.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