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直屬國務院下的社科院發表《社會藍皮書─二○一三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點名直指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峰」等三名中學生在facebook上發起十二萬人(實為九萬人)遊行反國教科。除了藍皮書裏的資料錯誤,社科院還犯下三大錯誤。
首先,社科院將所有號召前來反國教科的群眾,歸咎於社交網站的力量,最終引致大批市民上街表達不滿,這完全錯判了香港真正的形勢。無可否認,社交網站在整場反國教科運動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於訊息傳播方面。可是,真正能號召民眾的原因,是梁振英班子在國教科議題上犯下多重錯誤,而令民怨沸騰,最終引致九萬人遊行、十二萬人包圍政府總部、超過六成市民要求政府撤回國教科。社交網站充其量是一個有效的平台傳播訊息,政府決策錯誤才是導致民眾上街的根本原因。
此外,將反國教科運動全歸咎(又或是歸功)於學民思潮相當不智,真正令整場反國教科運動出現轉機,應該是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及教協等團體的加入。共產黨最喜歡掛在口邊的「團結就是力量」,於今次反國教科運動發揮相當大的效用。最初,沒有家長與教師的力量加入時,反國教科工作相當艱巨,即使有社交網站協助,學民思潮當時亦不能將虛擬力量變成實體力量。但家長、教師,連同學生等一起合作,就讓公眾清晰知道這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牽涉香港核心價值的一場保衞戰,否則運動隨時走不下去。
最後,廣東烏坎村、四川什邡與香港反國教科運動三者雖然都是具備促進變革元素的社會運動,但三者絕不能相提並論。前兩者的抗爭,是在一個充滿言論自由壓迫、網絡監控的國度發生,而香港即使自由日漸倒退,亦總比內地好,因此三者相提並論,只是誤導了內地群眾,反證內地是一個具言論自由的地方。如此比較,只是反映社科院人員的愚昧與無知。
以上錯誤可能是故意製造,令藍皮書中的互聯網監控內容可以放上中共的政策議程上,讓中共可以「大條道理」收緊互聯網言論自由。一個月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就指出政府應在互聯網上打「輿論戰」,並「監察」網上言論。邵善波是真心反思過去政府忽略的互聯網平台,還是接到北京的意旨,這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內地社科院與其花這麼多心思製作這份錯誤連篇的報告誤國殃民,倒不如檢討政府施政如何令群眾不滿吧。
張秀賢
學民思潮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