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它是最神秘的武器,「國家地理頻道」做過一輯《十大武器》,血滴子就位居首位。它像UFO在高空盤旋時急速旋轉、嗚嗚作響,不動聲色就取人首級。劉偉強 ×陳可辛大膽把血滴子翻新,盡去其恐怖元素:「當年看也覺得恐怖,同時認為個『冬瓜盅』好流好笑!」
記者:何兆彬 攝影:周旭文
舊版
新版
劉偉強:血滴子滅亡
《血滴子》本為民間傳說,正史從來沒有記載,民間卻流傳,當年雍正帝為了爭帝位,成立了一隊暗殺隊伍,鏟除異己,他們手上攜有一奇形兵器,能於百步之外摘人首級。舊《血滴子》拍於1975年,由何夢華導演、倪匡編劇、陳觀泰演出,從此血滴子大熱,跟風者眾,之後王羽在1976年拍成《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等,都沿用類似清裝官帽的血滴子造型。頗令人意外的是2012年版《血滴子》,把血滴子造型大幅改動,更把故事集中寫血滴子的沒落,導演劉偉強:「陳可辛來找我時,本來的故事是有點似邵氏舊作的,我覺得要顛覆一點,係咪應該拍血滴子的滅亡呢?我喜歡《最後武士》,武士本來是最厲害的,但怎麼會消失呢?」於是在新片中,血滴子組織中這班年輕人手執厲害武器,但自身又是時代的犧牲品,「時代變遷是大背景。因為你知道我不可能拍很政治的題材,合拍片始終有個框框,但這背景是有的,乾隆在戲內也說了:『血滴子十步殺人,但火槍可殺人於百步之外,大炮可殺人於千步之外。』我就用它說明了為何他要搞維新。從前的血滴子外形是個布袋,現在看,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設計已追不上時代了,總覺得有點幼稚。所以我們構想了很多力學,究竟血滴子怎樣飛出去,怎樣把頭顱摘下來?」從前的《血滴子》其實是B級片,賣血腥賣獵奇,劉偉強新作中仍保留了70年代電影的殘暴元素,冷處理下,導演去除了舊作的恐怖氣氛,但片中仍有出現了多種處決場面,包括斬首、五牛分屍,令人不期然想起70年代大導演張徹,「那一場好勁,我是向張徹致敬的。《刺馬》(即《投名狀》參考的原作)用的是五馬分屍,我改用了五頭牛。拍時他死的慘狀、屍體殘肢怎分離我都拍好了,清楚拍了死前人會吐舌頭,清楚看到人體殘肢飛脫,但到剪接就知道那些要犧牲才能上映,也許好多年後,會推出個導演版吧,這問題很現實!」
《古惑仔》加《無間道》
另一令人意外的,作為合拍片新《血滴子》中滲入大量社運元素,片中黃曉明演的天狼貌似耶穌,他帶領義士抵抗清庭,又叫口號,實際是個革命領袖!劉偉強:「這是個突破,也是現在很多人的聲音,我們大膽去試試得唔得,結果又得。黃曉明的角色我們不是刻意做耶穌,但參考了很多領袖,包括哲古華拉,革命家的談吐往往都是這種態度──有種很厲害的感染力。而革命家也有陰暗面,他會匿埋喊,也會以笑遮掩恐懼。」片中的阮經天既為皇帝身邊紅人,又同情反對派,後來他對乾隆說「老百姓只要過日子,根本不想搞反抗,如果你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根本沒有人會反抗清庭」云云,這一段是不少社運人的演說基調,「小天的角色是很模稜兩可的,其實他的角色是香港人!因為香港人兩邊不是人!例如我上大陸拍戲,大陸總有人覺得你來「撈錢」(國語),因為你們香港家唔掂了!我當然也會感受到這種不尊重。我成日講,我們是來撈錢,但我們賺錢賺得堂堂正正,香港人是這樣,我們是世界仔,好醒目,但大陸人也很喜歡跟香港人做生意,因為穩陣。」電影插曲翻唱了《友情歲月》,有人就稱新片為清裝古惑仔。「我其實不是想寫仔誤入歧途,我們提升了,它是《古惑仔》加少少《無間道》。」
新作的意識令記者回想到了劉偉強前作《不要讓我孤單》,片中舒淇開舖違規,找來劉燁幫忙,演警察的劉教訓舒淇:「這裏不是香港,法律是要遵守的。」因為這幾句對白,有網民在網上聲討劉偉強,認為他出賣香港人。劉偉強:「我講事實啫。我去荷里活拍戲,人家也會跟我說:這是荷里活,唔同香港拍戲,後面有很多人望住你,但在香港沒有!在香港做導演,你惡XYZ晒喎。在大陸又不一樣,跟大陸人來香港做事,港人也一樣會跟他說:這是香港,不是大陸呀!各處鄉村各處例,你可以批評大陸的法治很差,但這幾句對白很適合當時的戲:當你發爛渣,有人來封你舖,因為你規格不對,你想找警察搞掂佢……『喂,小姐你講甚麼?你別當這是香港!』其實這句話是喺邊度都唔得,不是因為香港人有特權。」
陳可辛:我受過邵氏片影響
「我第一部《血滴子》是在泰國的中文戲院看的,那是1975年,陳觀泰、艾蒂等,我全都記得。當年看我也覺得恐怖,但那個『冬瓜盅』好流,好好笑!所以這次一開始就想把它改掉,而找劉偉強就好適合,因為他很喜歡機械。而最後也把那恐怖元素抹去了,因為歷史上沒有血滴子,只有野史上有記載,我們就構思了它是清朝的極刑武器,但政權穩定了就想把它抹去,這一段像我細個睇《野鵝敢死隊》,一班人去做任務,但原來請你來的人,最後是要把你消滅的。」
《血滴子》投資2,500萬美元,由陳可辛監製。陳近年的電影,由《投名狀》(取材自張徹《刺馬》)到今次《血滴子》,都令人想起七十年代邵氏片,陳:「因為創作人一定拍番自己喜歡的題材,我最初拍時裝,影響來自美國,來自Woody Allen,現在拍合拍片,而合拍片的市場基本上在大陸。大陸就看大片,他們千軍萬馬才會去戲院,愛情片就在網上看。要找大片自己又喜好的,我好自然找看愛情片之前的,那就是邵氏片。點解古裝片咁成行成市?因為古裝片較易過審批!當年連《甜蜜蜜》都過不了!因為戲中寫兩個大陸人,千方百計要落來香港,審批會問:鄧小平改革開放,為甚麼他們要走呢?而近年大陸人認定了大片才到戲院看,形成了片不好,只要夠大,也會賣。其實這十年來內地電影改革開放,也靠香港導演,結果形成香港導演北上都拍古裝大片。我們都是幫凶,把它們變成古裝大片,我自己也是幫凶,我明白好悶,我自己也覺得悶!」
關於審批:在中國,沒有不可能
內地人因為大片才入戲院,結果大家都拍古裝大片,又因為大片大家才進戲院,結果這成了陳可辛第一部3D片。陳:「3D變成了趨勢,因為3D票價高,戲院想賺多一點,結果也盡量排3D,因為3D片收入高,排片也會好一些!你聽了會覺得這樣不對,但這世界好多事都是不對的!我過了五十歲,明白自己無辦法改變世界,但也不想被世界完全改變我。說大家想賺多一點,但其實換個角度,是蝕少一點,因為電影實在不是大家想像那麼好賺的。」
作為合拍片,新《血滴子》意識有頗大膽之處,它談反抗,同情革命派,到底內地審批是否放寬了?「如果你看《1942》、《王的盛宴》,當然是寬了,如果他們都能拍,有甚麼不能呢?你又看《蝙蝠俠夜神起義》,它那麼仇富,當初我還說這片子不可能上的,但結果又上到!《饑餓遊戲》寫一班年輕人殺人,自相殘殺,結果又上得!但是《等待》內容其實沒甚麼,但到今天11年了,仍然未得。所以也附合姜文的說法:『在中國,甚麼都不可能,但又沒有不可能。』You Never Knows!這劇本我們也知道危險。但香港人沒這麼危險,因為內地人總覺得香港人沒有政治智慧,若你是大陸導演就難搞了,因為他知道你們這些大陸導演在想甚麼。」《讓子彈飛》又怎解釋呢?裏面充滿了政治隱喻啊?「因為那個是姜文,他有個人魅力,他用技巧、個人魅力迷倒影視局,姜文送審還會親自去講解、討價還價嘛!其實《投名狀》也差點被Ban,只是因為中影投資了好多錢,上不了好大鑊,所以是有談判餘地的。」
《血滴子》上映日期: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