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糖果回憶 鐵盒情書

元氣堂:糖果回憶 鐵盒情書

執鐵盒老土?設計師Zoey與丈夫鍾燕齊肯定舉腳反對。Driessen Chocolate Carro's朱古力盒盒蓋有立體的一格格,方便放硬幣,是的士司機的錢箱,Walter's Palm糖果盒有鎖位,宛如一個寶盒,揭開花街糖果盒,竟藏了情人書信……每個鐵盒,都是香港歷史的一格菲林。


記者:周燕 攝影:劉永發

敢用紫色創作

Zoey鍾情四十至六十年代的糖果盒,特別是英國出品,因為插畫很古雅。

Zoey五年前愛上收藏糖果盒,「最初只是被盒子圖案吸引,他喜歡研究文化,我把盒子拿上手看,他便就開始講故事。」她口中的他是丈夫鍾燕齊,一個收藏狂迷,珍藏包括相機、玩具等,加上熱愛研究本土文化,所以每個「垃圾」到他手,都可以拋磚引玉般引出一段段小故事。Zoey:「我喜歡四十至六十年代的糖果盒,特別是英國出品!感覺很古典,圖案多數是插畫,顏色特別豐富,盒上文字也寫得特別好看,字體都是『有腳』的。我想那是因為以前的人願意花多點時間畫,現在只要求生產快。」
芸芸收藏中,以英國製造的Walter's Palm糖果盒最精緻,Walter's Palm是間成立於二十年代的公司,現已結業,這六十年代的產品,花紋精巧,上有小天使和動物等圖案,盒子有個小洞,原來是個鎖位,打開一看竟然有片小貼紙,大概盒子主人吃掉糖果後,不捨得丟掉盒子,改用來存放心愛的貼紙。另一個六十年代的花街糖果盒,是愛爾蘭品牌Mackintosh's Quality Street的出品,鍾燕齊說:「我從中環一個閣樓拾回來的,你猜它原本放了甚麼東西?是一叠情信!糖果盒的長闊跟信封很相配。」只要知道甚麼地方會清拆或搬遷,鍾燕齊雙目都會發光,有次聞說中環某老店要賣舖,他就叫了一架五噸半「地板車」,把店內沒有人要的東西統統搬走,最後從一堆舊物中發現了這個花街朱古力盒,「信件還有唇印,有編輯看完,說浪漫到可以拍成電影。」看近年花街糖果盒的外觀設計,依然主打紫色,不同的是昔日精巧的男女和馬車插圖不復見,換成簡約的圖案,這品牌誕生於1936年,盒上的男女插圖,靈感來自J. M. Barrie劇目《Quality Street》的人物Phoebe Throssel及Valentine Brown,「以設計美學來說,紫色是很難運用及配搭的顏色,但花街竟然敢用,而且還很好看。」

花街朱古力盒,盒子主人用來放情信,浪漫得要死。

Zoey最喜歡Driessen Chocolate Carro's朱古力盒,盒子模仿真正朱古力。

四十年代(右)及六十年代嘉頓糖果盒,模仿紅色郵筒。

Walter's Palm糖果盒,本身有個鎖位,吃掉糖果後,可用來放小物。

.八十年代百事高軟心果汁糖果盒,其廣告標語「餽贈百事高,倍顯心頭好」是一時經典。

七十年代的瑞士糖盒,是每代香港人的過年回憶。

花街朱古力盒,罐上的男女圖案,設計靈感來自J. M. Barrie劇目《Quality Street》。

中國只有涼果

Zoey最喜歡的,還有六七十年代荷蘭出品的朱古力盒,品牌叫Driessen Chocolate Carro's,「它的設計很有新意,盒子模仿真正朱古力,盒蓋一格格凸起來。」鍾燕齊則說:「昔日很多的士司機都有一個,你猜用來放甚麼?放錢!」186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段時間,是西方國家製造糖果的黃金時間,工業革命後,生產技術進步起來,糖果盒的形狀和設計可以變化萬千。「昔日英國一些名門家族會生產或者代理糖果品牌,他們會讓自己的小孩帶糖果上學,小孩自然會跟同學分享來吃,這其實是一種市場宣傳策略。」大戰期間,金屬都被徵用來生廠各種武器和軍備,糖果鐵盒的生產自然停下來,「有些前線護士會袋着一些糖果,遇上怕打針或需要接受治療的小孩、傷患者,就給他們糖果。」西方糖果包裝美輪美奐,香港又如何?「香港多數生產餅乾!因餅乾可以充飢,昔日有錢人才買得起糖果。老人家和小朋友,無論梳打餅、威化餅、麥芽糖餅,甚麼都吃,連開飯錢都無時,可以吃餅,浸一浸奶水更飽肚。」鍾燕齊:「昔日中國社會,嚴格來說只有涼果,如話梅、糖冬瓜、山楂餅。昔日的人喝功夫茶,會以糖冬瓜相佐,中和苦澀味,小朋友好奇,把頭一探,大人就會給他們吃一口。」

嘉頓不只出產餅乾、麵包,還生產糖果,圖為六十年代嘉頓。

食糖杜蟲

香港本地出產的糖果,包裝設計不及外國多采多姿,鍾燕齊說:「多數用一張玻璃紙包裹,我們叫蠟光紙,有保濕作用。然後有一層牛奶色的米紙,可以吃的。」你我都吃過的經典白兔糖就有這層衣。
香港也有個糖果小故事,話說老字號製藥廠「宏興」,以生產鷓鴣菜聞名,鷓鴣菜是一種藥粉,專門替小朋友杜肚子的蟲,「六七十年代,香港衞生條件不好,很多小孩身體生蟲,他們會吃鷓鴣菜。小朋友一聽到要食藥粉,真的想死。」有間餅廠很聰明,把杜蟲藥粉加進傳統花塔餅,味道即時變得甜甜,引得小朋友開懷大吃,六十後的鍾燕齊小時候也吃過,「五毫子就有幾十粒,包裝寫明定時定候食、食幾多,但因為我當它如糖般吃,不斷吃,肚子無蟲了,但牙齒都爛掉了!」回想起來,鍾燕齊說其實這些「糖果」味道不是特別好吃,「就是砂糖般的味道!」但誰家孩子不愛甜?窮孩子有糖吃已經難得,那會挑剔味道?八十後Zoey雖然對這種「糖果」還有印象,但她的糖果回憶已經不同了,「最記得麥提莎和金莎,算是很貴的朱古力,過年時收到,會很開心!人家一送來,還未來得及拆包裝時,我已經隔着花紙偷看。」
鍾燕齊有兩個分別是四十年代及六十年代的嘉頓糖果罐,圖案很可愛,是一個投信的小男孩,紅色罐身圓筒形,模仿殖民地郵筒,「昔日小孩可以在嘉頓門市因應自己的喜好夾糖,一毫子大約有六七粒,而這個罐子約值五毫子,小孩可以把糖果放進去。」
昔日,香港還有間專門製造罐子的公司叫「康元製罐廠」,1922年成立於上海,「它的商標採用了飯碗及筷子,寄意人人有飯開。」糖果盒子並不簡單,鍾燕齊說:「這些產品是設計、文化及科技的結合,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我常常覺得香港是一套不完整的電影,出現斷片,而每件舊物,就是一格菲林。」

鍾燕齊出名是收藏狂迷,喜歡從舊物研究本土文化。

專門造罐的「康元製罐廠」,商標是飯碗及筷子,希望人人有飯開。昔日香港物質匱乏,但商家有人情味。

宏興鷓鴣菜是半世紀前的流行杜蟲藥粉,不少六七十後都吃過。

廣告重溫

六十年代香港任合興菓子廠包裝紙,是當時涼果大品牌,自設廠房。

佳麗寶香口膠廣告,廣告上的聯絡電話只有六個數字,大家猜是甚麼年代?

甄沾記椰子糖報章廣告,六十年代出品 ,其椰子糖出名味道濃郁,價錢相宜。

七八十年代瑞士糖廣告,小模特兒玩的是經典白兔燈籠。

八十年代能得利糖果廣告,以玩具滑翔機吸引小孩購買糖果。

糖果珍藏展

日期:即日至2013年1月1日
時間:10am至10pm
地點:荃灣荃新天地二期高層地下中庭
查詢電話:3926 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