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關關注少繳汽車首次登記稅的違法行為,今年頭11月共調查26宗車行以高於「公佈零售價」的金額售賣汽車,再提交虛假買賣合約,或在買賣合約附加其他收費,然後只申報較低價錢作為應課稅值,從中侵吞稅款差額。大部份案件已審結,涉案車行全部入罪,罰款由數千元至60萬元不等。
案件主要涉及水貨車行,涉案車行刻意向消費者隱瞞該車的「公佈零售價」,令消費者付出較高價錢,但以汽車美容會藉等毋須繳稅項目掩飾。海關建議有意買車的市民可利用海關網頁,查核類似車款的「公佈零售價」,或到運輸署查檢每部車特定的「公布零售價」資料,以作價錢參考。
海關發言人表示,本年3月,運輸署在檢查有關汽車首次登記稅的申請時發現有可疑個案,轉介海關跟進。經核實及調查後,共有26家註冊分銷商被檢控,當中牽涉76輛汽車。據了解,海關於本月再採取大型行動,搜查多間水貨車行,帶走文件及要求負責人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