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優越】
南沙要成為區域金融中心,恐怕將困難重重,但其南沙港的競爭力強勁,未來足以對香港的港口產業構成更大威脅。記者在南沙港區所見,四處均為一望無際的空地,隨時可以擴容,得天獨厚的土地優勢,再加上處於珠三角地理中心的優越地位,預計南沙港將成該區最強大的發展賣點。
船公司入股碼頭增競爭力
南沙港網頁資料顯示,目前已投入營運的一、二期,面積已達422公頃,為目前香港葵青貨櫃碼頭279公頃的1.5倍。根據記者於南沙實地考察時所見,在建的三期工程規模亦相當龐大,而資料顯示其面積達276公頃,投入使用後,面積將接近700公頃。根據貿發局資料,去年南沙港貨櫃吞吐量為883.9萬個標準箱,雖然只為葵青貨櫃碼頭的五成左右,但增幅卻高達21%,遠遠拋離香港的3%和深圳0.3%。
在南沙港所見的貨櫃上,多印有外資航運公司標記,包括Maersk(馬士基)、P&O(鐵行)等。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將部份香港業務轉移到南沙,亦是南沙港突飛猛進原因之一。馬士基航運從去年4月開始,原來30%安排在香港的船期與航線改至南沙港,並重組9條以南沙為起點的新航線。
值得留意的是,廣州市在建設碼頭過程中,先後引進中海、中遠以及馬士基等船運巨頭參與投資。其中,中海於一期碼頭佔股40%,二期碼頭獲中遠太平洋佔股39%、馬士基佔股20%,消息指馬士基於三期亦將參股20%以上。
有業界人士認為,在航運業低潮情況下,這種「船公司+碼頭」模式,將比香港碼頭商和船運公司分開經營的模式,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