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連續兩年不停發盈警的李寧(2331),面對多年來「谷定單」、導致分銷商積存下來的巨額存貨,終於肯面對現實,決定大規模動用14億至18億元(人民幣.下同),以新貨換舊貨的方法,把「賣剩蔗」收回並註銷。有分析員形容,這招是李寧博翻身的「最後一招」,但執行風險甚高,短期內難見曙光。 記者:吳綺慧 鄭柏齡
李寧今次是年內第四次發出盈警,指全年業績將會錄重大虧損;公司同時宣佈推出「渠道復興計劃」,意即一次性用14億至18億元成本,以回購存貨、為分銷商提供支持,目標是「一次過」解決困擾多年的存貨問題。
再發盈警料全年勁蝕
李寧說今次計劃大部份開支是以「非現金」方法進行,即會用新貨換舊貨方法,把「賣剩蔗」收回,相關應收賬亦會抵銷。這個方法李寧的確是不用真金白銀拿錢出來買貨,但代價是消減部份「尾數」,即明年分銷商就算做到生意,李寧現金流都可能大減。
截至6月底止,李寧的應收賬金額高達26億元,今次清貨計劃規模,大約等於應收賬的56%至72%,「可想而知李寧以前條數,有幾多水份。」一名基金經理如此表示。
有外資分析員形容,李寧今次其實是要「一次過嘔返之前唔應該賺的錢出嚟」,買回過往谷定單「賣多咗」的存貨:「不過佢唔可以用錢買回舊貨,否則分銷商可以拎咗錢就走咗去唔做。公司卒之叫肯解決問題,但幾時見效用,就真係好難講。」
分析指執行風險高
另一名分析員則認為,李寧新計劃要面對的風險亦不小:「你換咗新貨落去賣,咁個市就唔就先?李寧個品牌係咪仲sell到人?呢啲問題都要諗。你銷咗舊貨只係第一步,問題係成個體育用品市場都減緊價,你好難唔受影響。」
翻查資料,李寧在2010年7月時首次承認有存貨問題,其後多次宣佈回購,但金額都不足10億元,是次復興計劃乃歷來「最重本」。公司主席李寧及副主席金珍君,昨日雙雙現身解畫,強調今次「要一次過解決問題」。
金珍君表示:「盈警並不反映公司本身經營困難,只是合作夥伴出問題,由於新產品更受市場歡迎,公司決定向經銷商供應新貨,換回舊貨,可以改善其盈利能力。」
金珍君強調,計劃不會對現金儲備構成壓力,他預期計劃開展後,零售渠道的庫銷比率,可由年中時的8倍,明年降至5至6倍的健康水平。不過,金珍君不肯透露最近的銷售表現、關店進度等投資者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