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世界︰ <br>要高薪還是低失業率? - 柯翰默

美國與世界︰ 
要高薪還是低失業率? - 柯翰默

儘管上周密歇根州首府蘭辛上演火爆的抗議場景,州政府所做的只是向現實低頭。這個最有名的工會之州、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的發祥地、美國工人階級的領土,現在成了「有權上工」的地方。
印第安納州今年早就走上這條路,整個「鐵鏽地帶」工業州終究都要跟進,因為民間企業工會的高峯期已經結束,全球化使這種關起門來的榮景無以為繼。
懷舊的人會懷念二戰結束後汽車工會的全盛時期,美國汽車廠獲利豐厚,全球到處都是美國車。在那個黃金時代,美國汽車工會贏得舉世羨慕的薪資、福利與保障。
憤怒的抗議者要求回到那個時代,但那其實是歷史的特例。當年美國是未遭戰火摧殘的工業化國家,日本與德國被埋在瓦礫堆中,而英、法這些同盟國則是被淘空的帝國。整整一代的美國人統治全世界,其他國家逐漸復原,很快地,從福士到三星,世界各地競爭者開始擊敗美國產業,而美國必須承擔嚴格保護、過度膨脹、相對缺乏競爭力的薪資、福利與工作限制。
底特律的汽車產業破產,南方各州的車廠卻仍欣欣向榮。北方各州的工會、薪資與福利,優於「有權上工」的南方各州,的確是造成破產的原因之一。
奧巴馬總統斥責密歇根的新法律,指「有權上工」形同「有權為更低的薪水上工」。而這正是立法的宗旨,一個自由國家應該讓工人自行選擇要不要加入工會。
面對現實吧,有權上工的法律會削弱工會,而削弱工會有助降低薪資。但是還有另一個考量因素:得先有工作。在「有權上工」的各州,平均薪資低了十分之一左右,但失業率也少了十分之一。
要高薪還是低失業率?這是兩難的抉擇。但你會想像自由派傾向財富平均,增加就業機會。寧願薪水低一點,讓更少人承受失業的痛苦。想想這個道德問題。薪水變少會減少一個人的幸福感,但對失業者來說,可不只是痛苦一點而已,而是失去收入甚至自尊。
保護主義也無法避免這種困境,把中國貨與其他國家商品擋在門外,只會讓收入較少的美國民眾無法享用許多原本只有富人可以享用的商品:像台灣製造的智慧手機與廉價、性能優異的起亞汽車。
全球化奪走一些東西,但給予更多。奧巴馬說這是越比越低的競賽。錯了,這是通往新的經濟平衡,維持就業的競賽,儘管會造成薪資略微下滑。這是值得尊重的選擇。
我對美國工會替工人爭取的尊嚴與保障懷有崇高敬意。我無意見到美國民間企業的工會消滅,雖然我對公務員的工會毫無敬意。但僵化與懷舊要付出代價,曾是工業大都會的底特律,由於無力或不願適應全球變革,現在淪為破產之城。
因此,不難理解密歇根為何會急於效仿印第安納州的作法,試圖藉此挽回競爭力。我們可以同情那些哀嘆往日工會榮光的人,同時也歡迎接受現實,調整現狀的務實做法。

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