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上說:「每當有關本土的好消息傳出,新加坡媒體幾乎是一面倒鋪天蓋地的報喜,香港媒體對這類新聞則比較冷淡;相反,出現了壞消息,兩地傳媒的取態又會逆轉。」他更指出,香港媒體報憂不報喜、負面新聞大行其道,根本原因在於「香港人的自信心不足」。
如果媒體一味報道風花雪月之事,不問人間疾苦,議事步步為營,論政處處小心,當然是普天之下所有統治者夢寐以求的狀況,因而曾司長對新加坡羡慕不已並不奇怪。但曾司長將香港與新加坡媒體生態的差異歸因於自信問題,則讓稍有常識者笑破肚皮。新加坡奉行威權管治,不少政治學者甚至認為這個國家只不過是李氏擁有的家族企業而已,其新聞自由飽受國際輿論的抨擊。在嚴刑峻法之下,新加坡媒體除了報喜之外還有甚麼選擇呢?不知道曾司長是真的連這些政治常識都不知道,還是故意隱瞞企圖誤導大眾呢?
目前,新加坡的主要新聞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傳媒公司,都由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參股或控股,其新聞報道自然猶如香港的「太公」及「文穢」那樣維護建制利益。另一方面,新加坡當局數十年來運用誹謗罪來鎮壓其他反對聲音。據統計,從一九六五年至今,媒體因「誹謗」而在新加坡遭控告的案例多達二十四宗,包括國際知名報刊如英國《經濟學人》,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旗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等等,大多數官司都以掌權者勝訴告終。而且,這種手法亦用來對付反對黨。例如新加坡民主黨秘書長徐順全,兩度被控告誹謗罪,最後因為無法繳交數以百萬元計的高額罰款而被迫破產及無法離境。如此看來,新加坡媒體的和諧並不是因為自信,而是因為恐懼,曾司長恐怕是自作多情了。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二○一一年新聞自由指數報告,新加坡在全數一百七十九個國家或地區中名列一百三十五位,而香港則名列五十四(中國名列一百七十四位)。曾俊華身為香港高官,非但不以香港尚算及格的新聞自由為傲,反而讚揚新聞自由淪喪的新加坡,難道不是指鹿為馬嗎?如果曾司長果真要香港媒體仿效新加坡媒體,全力歌頌太平盛世而對社會醜惡保持沉默,唯一的辦法就是照搬新加坡當局的高壓統治。實際上,近年來香港在「新加坡迷思」中已經越陷越深:新免費電視牌照遲遲未批出,廣播處長空降掌管香港電台,記者在政府總部的採訪處處受到留難。有一天,當香港變成另一個新加坡的時候,曾俊華司長以及他的同事大概會彈冠相慶吧!
心台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