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 無法擺脫的角色扮演

蘋影話:
《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 無法擺脫的角色扮演

我們的人生是否一個已被設定的遊戲,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自己必然的角色,像薛西弗斯每天都推大石上山?《無敵破壞王》證明了今天的立體電影技術的確進步甚大,電影中有一個糖果遊戲的場地真是五彩繽紛,漂亮得令人如身置其中。但其實我每次戴上立體眼鏡看這些電影,反而覺得十分疏離,腦袋不斷地傳過來重複又重複的訊息──嘩!立體得真好看,立體得真像,比正常視覺的景深深了,前後景的對比大了,真正!大腦只顧接收這些訊息,反而覺得離真實很遠很遠。
每次看到這類要掙脫自己人生扮演的角色的電影,總是又悲又喜。喜的當然是電影本身,因為這個類型屬於喜劇,要掙脫人生的角色永遠會在掙脫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真我,像破壞王不要再做奸人,不要每天都給人從天台掉下來,更要得到認同──拿取英雄的獎牌。而過程永遠都是有趣有益有建設性。破壞王遇到的小女孩也是在努力擺脫自己的身份,她要成為賽車手,雖然實際上她有更高的身份。最後當然是壞人失敗了,各自在掙扎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身份認同,回到各自的崗位上。
悲的地方則可能又是我的主觀(不知甚麼時候我成為了影評大師,真是令人飄飄然!但我其實根本不識字,每次寫稿都錯別字連篇。我是《蘋果》員工,所以我在《蘋果》寫的文章是沒有稿費的,戲票錢還要自己付呢!),總覺得他了解作為一個奸角的作用後,享受了自己被安排了,日復一日的角色,每天又從天台被掉下來,只是居所好了。以前那個遊戲內的那些所謂朋友,豈不是十分無恥?做自己吧!即使那是個悲劇人物!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