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工會:政府間接干預學術自由

院校工會:政府間接干預學術自由

【特稿】
高等院校的工會對「造假」現象深痛惡絕,並聲討政府是元凶,指政府透過教資會的評核和撥款機制,間接干預大學自主,扼殺學術自由;而且更影響了大學的教育質素,令本港的新學者難以入行。

壟斷資源 操控撥款

中文大學教師協會主席陳竟明批評,政府透過教資會,玩弄大專院校,造成大學界的不健康現象,例如將未達標的教員剔除在研究評審以外,「好似造假一樣」;又有大學「請槍」聘用毋須教書的學術高手,務求達致高分。他表示,外國大學有不同機構撥款做研究,但在香港,政府壟斷了所有大學的研究資源;最近中策組抽走研究經費,正顯示政府可以隨意操控某類型的撥款,甚至透過所謂的「審核」,選擇合自己口味的研究項目,令香港走向「規劃研究」,間接威脅、干預學術自由。

本地生難轉教授職系

高等院校教職員會聯會李向榮更警告指,大學教授為了滿足評審需要和搶撥款,傾向多做研究、少教書,由教學職系來負責教學,這影響了本港大學的教育質素。
此外,他表示,現時培育的本地博士生,想入行也難,因為大學傾向聘請一些已建立國際網絡,很快就能出論文、搶資源的非本地學者;本地生多數只能進入教學職系,但教學工作繁重,加上不享有研究資源,日後想轉往教授職系,將十分困難。
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副主席謝永齡認為,教資會不應在研究評審的定義上留有空隙,如果任由大學決定誰人要申報研究供評審,「即是造個賬,來迎合人哋點樣睇,嗰個係咪真實嘅賬,都成一個問題」,呼籲審計署查核;教資會也需釐清角色,尤其是政府不應過份插手。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