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日本大選結果:日圓下跌 - 盧峯

國際Z世代:
日本大選結果:日圓下跌 - 盧峯

日本大選對其他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人最直接的影響不是有新政府上場,不是中國關係將有甚麼重大變化,而是日圓日貨價格輾轉下跌、跟一個月前相比,日圓滙率從大概100日圓兌10港元跌至100日圓兌9.2港元左右。也就是說,在日本吃一碗400日圓的拉麵,香港遊客只需付出36.8港元,比原來的40元少付3.2元(百分之八左右)。若果跌勢持續,到日本旅遊及購買日本貨品包括汽車的開支將會顯著下跌。
為甚麼日圓滙價會隨着大選接近而下跌呢?最根本的原因是重新上台執政的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表明將會採取非常手段大印鈔票刺激通脹及推低日圓,從而振興日本經濟。當市場收到這樣的訊息時,投資者自然先行沽售日圓以免被日本新政府的政策殺個措手不及。
誰都知道,日本自從九十年代初泡沫爆破以後經濟持續不振,完全失去戰後三十年來的那種活力與動力。到九十年代中日本經濟更罕有的出現通縮困境,物價不升反跌,債務負擔越來越重,令經濟更不景氣並且一直延續到2012年的今天。不管是日本還是西方學者都把日本過去二十年的低迷形容為「失落的二十年」,意思是說這許多年日本經濟一片空白,沒有寸進,就像平白荒廢了二十年那樣。

當然,二十年來日本政府及央行並沒有坐以待斃。歷任政府包括剛敗選的民主黨政府都採取了力度不同、重點不同的振興經濟方案,有的偏重以赤字預算及公共開支刺激經濟,希望可重燃動力。有的則主張體制改革,開放市場,減少規管,引進外國企業競爭。還有的索性來個大雜燴,甚麼也做一點。此外,日本央行也從九十年代末開始推行零息政策,希望扭轉乾坤。但這些板斧頂多像止痛藥那樣紓緩一下日本經濟的陣痛,無法重建日本的經濟體質,更沒法走出低迷通縮的困境。
面對這樣的困局,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早在十多年前就公開撰文鼓吹日本政府及央行採取非一般的貨幣政策,包括設定指標通脹率(例如百分之二)及刻意大印鈔票以改變民眾、企業以至投資者的通脹預期。他認為只有當企業,民眾看到通脹重燃,他們才不會死抱荷包不放,才不會在零息下仍抱緊現金,不肯投資及消費。可惜,十多年來他的建議被視為太大膽、太離經叛道而無人問津。
這一回安倍晉三的自民黨放手一博,決定按克魯明十多年前的建議走。假若政策長期持續,日本經濟能不能走出谷底雖在未知之數,但氾濫的日圓肯定推低滙價,令遊客及哈日族得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