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不老騎士(一) - 盧先亞

好不主席:不老騎士(一) - 盧先亞

剛看了一部該是今年最熱血的電影,其實是一部紀錄片,且是台灣最賣座的紀錄片。連帶讓我想起好幾年前一位食評名作家,在本報姊妹刊的專欄內,自言破例回答了有位讀者的提問,應該係話贈佢兩句。因為那本是飲食雜誌,所以非關口腹之慾的事情,確實是浪費篇幅,不過這些「浪費」相對其他,譬如說人生!實在算不了甚麼。

至於那位讀者的困惱如下:
(a)你認為人生多大年紀仍可重新出發呢?(本人現在35歲)
(b)你現在是否仍有未出發的目標呢?
(c)如本人放棄現在穩定的工作(包括人工)和習慣(比較舒適)的生活,而到另一國家生活,從頭來過又是否太瘋狂呢?

作者的回覆就是:
(a)多少歲,只要有勇氣,都可以重新出發。
(b)我還沒有開始做的,是開古代的青樓。(我看各位也大概猜到這位先生是誰。)
(c)放棄原來穩定的工作,要看你有多強的願望。(他並試舉有個朋友的經歷,在此不贅)

先生也真是厚道,對於如此天真無邪的讀者,還可以一本正經,煞有介事的應對,着實難得。尤其是「開青樓」可不是弄着玩的戲言,而是一項很嚴肅的事業。換了是我,可就沒有那份閒情跟他磨蹭。15歲沒去思考人生是理所當然;25歲還不知道該走哪一條道亦情有可原;可是,到了35歲都仲搞唔清情況,自己究竟想點就邊個都幫你唔到。

港人連夢想都要指點

或者不過就是社會的「稚子化」現象。莫講話啲後生仔,就算係啲不再少年嘅亦差不了多遠,很多根本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亦不曾想過到底人生為何,更枉論成就夢想。不然為何要假手於人為一己的將來定奪,反而自己就好似一個旁觀者咁。
今日討教於專欄作家,明天或要求助於「蘇麥李楊」嘅流年運程指點迷津,咁樣先至係瘋狂囉!怪不知成日話香港有很多人有潛伏的精神病,而最適合佢哋居住嘅唔係另一個國家,而係火星。
說了一通,其實和上述片子的關係,卻在於該片一個重要訊息:「追求夢想時,你會忘記自己幾歲。」明天繼續談這個合計2000多歲的熱血故事。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