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專欄提及我的中學老師,今天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小學生活。我小學在尖沙嘴柯士甸道德信中英文小學就讀,當年學校由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營運。德信並不是一間名校,我和我的同學都是在油尖旺的街坊,同學裏沒有人有司機。學校有一個禮堂、一個籃球場和三張乒乓球桌,小息時大家輪着排隊打乒乓球。學校沒有小賣部,只有一對夫妻賣維他奶。
放學後若果有零用錢,我們會到鄰座的百安大廈吃魷魚包,一小塊的鹼水魷魚用咖喱醬煮過後再放在電飯煲內,賣時再捲一塊麵包,好吃極了,直至目前來說,這個是我一生裏最懷念的美食。
德信不算得上是管教非常嚴格的學校,早會後安靜的返回班房,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在學校六年,只遇到一個比較壞的同學,但從沒遇上或見過友輩欺凌。在課堂上,老師一視同仁,沒有用成績將同學分作好壞,所以同學間也沒有甚麼競爭。
老師跟學校都沒有標榜有多少學生成功獲派有名的中學,但小學應教的大概學校已傳授了。最難得的是,當時我們每堂40分鐘的課,老師只用25至30分鐘來教學,餘下時間便讓我們做功課,所以放學後,我們去玩的玩,看電視的看電視。現時回想起來,我也不明白為何父母會如此大膽,讓我讀這樣一間即使用當時標準來說,也算得上是寬鬆的學校,當然現在的學生,實在難以想像,回到家不用做功課是怎樣的快樂時光。
這幾年,不少求診的媽媽本身並無不妥,壓力卻來自子女的功課或學校的要求。現時不少小學生早上六時起床,放學後有做不完的功課,又要參加課外活動或補習補課,到晚上九、十時才休息,勞動程度可比得上中環不少「打工仔」,但這樣嚴格和艱辛的訓練,對小孩子是否有用和必要呢?對小孩子的心理又會否有不良的影響呢?
每次我經過母校,很自然便有一份開心和感激的心情,我多謝德信的修女和老師,給我一個無憂、大致上無壓力的童年,是她們令我覺得讀書和上學是一件開心、享受和有趣的事情。
若讓我再選一次的話,我仍會選擇德信,選擇放學後可吃魷魚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