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最後一部活字印刷機昨從永利街老店遷往柴灣青年廣場,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印刷機將被活化,向年輕一代展示歲月神偷也帶不走的活字印刷歷史,習慣了電腦列印的年輕人也可嘗試用執字粒方式創作各類藝術品,為活字印刷帶來新生命。
記者:麥志榮
李澤裕50多年前從德國買來這部海德堡活字印刷機,當年要14萬元,相當於買一層樓的價錢,他便靠着這台印刷機,在永利街一號經營一間印刷小舖「偉志印務公司」,養活了一家。那時是活字印刷的光輝歲月,永利街12間地舖,11間都是偉志印務這類小型印刷廠,每天不停印出各式印刷品。
由80年代起,活字印刷隨印刷科技發展而逐漸沒落,海德堡活字印刷機成為老古董,偉志印務成為全港最後一間活字印刷老店,而李澤裕也變成李伯。人與印刷機只能守在永利街,慢慢等待時代的淘汰。
物主親講解活字印刷史
直到2010年,在永利街取景的電影《歲月神偷》大獲好評,在海外獲獎,令原本要重建的永利街得以保留。但80多歲的李伯要退休,他捨不得這台老夥伴印刷機,和店內「粒粒皆辛苦」的大堆字粒。為了讓年輕一代認識面臨失傳的活字印刷手藝,他一直希望在永利街開辦一間印刷博物館,卻得不到市建局支持。最後李伯在柴灣青年廣場為印刷機找到安身之所,印刷機昨日搬離永利街老店,偉志印務亦正式結業。
青年廣場5樓展覽區將在明年設立印刷文化廊,展品包括這海德堡印刷機,和店內另一較小型印刷機、字粒及字粒櫃、切紙機、凸字機和釘書機。印刷文化廊由本港藝術家黃炳培(又一山人) 擔任策展人,將會舉辦導賞團及工作坊,李伯將會主持工作坊,親自向年輕人講解本港的活字印刷史,分享活字印刷的經驗。年輕人也可以發揮創意,透過以古董字粒沾上顏料,創作明信片或畫作等各種藝術作品,為活字印刷帶來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