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件作品 見證15分鐘的永恒<br>港安迪.華荷展 亞洲最大

468件作品 見證15分鐘的永恒
港安迪.華荷展 亞洲最大

【本報訊】亞洲最大型的安迪.華荷作品展今日起在香港藝術館展出,數量達468件,橫跨這位美國普普藝術大師50年代成名至80年代逝世前時期的作品,更包括罕見的兒童畫。
記者:翁煜雄

今日一條YouTube片已可令人一夜成名,但安迪.華荷早已遠瞻媒體威力:「在未來,人人都可成名十五分鐘。」《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展覽展出其468幅創作,合辦的安迪.華荷美術館總監Eric C. Shiner說,數量已是這巡迴展首站新加坡的兩倍,更是美術館外全球最大型。香港藝術館館長吳家倫說,作品只是美術館的收藏,並不列價值,「康文署花咗500萬,大部份係贊助商等負責。」安迪.華荷是拍賣會寵兒,他說《毛澤東》曾破億元外,不少作品都數值千萬至逾億元。

香港藝術館今日起,展出安迪.華荷50年代成名至80年代逝世前時期的作品。 黎樹雄攝

安迪.華荷

媽媽代簽畫作

大師離世25年,但從未離開過,展覽按他50至80年代創作分為四區展示跨媒體作品。50年代,華荷到紐約闖天下,很快成為雜誌《Glamour》等爭相聘用的插畫家,「你看這幅貓上的字,其實都是他媽媽寫,簽名也由她代簽。」Eric說他媽媽跑到紐約照料這很會賺錢的「群腳仔」。
華荷20多歲已成名人,但Eric說他卻在60年代追求藝術,1962年展出他首個普普藝術個人展,「大家跑進去都嚇一跳,普通如罐頭湯卻跑進了藝術館。」今次展覽也可見金寶濃湯系列。Eric解釋,華荷對大量製作如罐頭極感興趣,並認為可藉此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普普藝術。
展覽又重現華荷60年代工作室「銀色工廠」,是名人打躉處,「Bob Dylan在這演唱過。」華荷曾說:「我從沒有遇過一個不漂亮的人。」瑪莉蓮.夢露、伊莉莎伯.泰萊等都是他的「繆思」,包括以夢露在電影《飛瀑慾潮》宣傳照為題材創作。

愛將對話錄音

70年代,華荷更熱愛名人,包括當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毛澤東,但他從玩味角度去創作,如在毛的嘴加上唇膏。展覽又展示多幅富翁造像,Eric說,「很多人慕名要他造像,一張比一張貴,他坐飛機去畫,更要收現金。」他笑說華荷愛把平日電話對話錄下來,錄了4,000盒帶,「他死後50年才可公開,因涉太多名人八卦,怕被控告。」《氧化畫》則是華荷在填滿銅基顏料的油畫布上撒尿而成,極具玩味。
最後展區是華荷80年代末期創作,「兒童畫廊」作品是華荷為小孩而創作,描繪猴子等,方便小孩觀賞,西九行政總裁連納智昨也稱,「我在倫敦辦過他的展覽,也沒看過這些。」天忌英才,華荷87年2月病逝,逝世前九個月的《自畫像》便為展覽作「謝幕」,凝視的面孔像是死亡警告。

《無題(森)》1954年

安迪.華荷喜愛畫貓,而他早年作品上的文字甚至簽名,都是由母親代筆。

《銀色莉莎》1963年

當年伊莉莎伯.泰萊飽受肺炎折騰,安迪.華荷便在畫中為她的嘴唇及眼影添上色彩。

《瑪莉蓮.夢露》1967年

瑪莉蓮夢露在安迪.華荷眼中象徵女性嚮往的魅力,夢露在電影《飛瀑慾潮》的宣傳照成為他的題材,創作出逾50幅繪畫及無數版畫。

《金寶濃湯罐》 60年代

金寶濃湯是安迪.華荷60年代普普藝術運動的代表作,當年讓人驚訝罐頭湯竟可出現在藝術館。

《氧化物》1978年

安迪.華荷與友人在填滿銅基顏料的油畫布上撒尿,顏料中的銅質接觸尿液產生氧化作用,化成圖案。

《自畫像》1986年

在逝世前九個月,安迪.華荷創作一系列自畫像,評論家認為這些憔悴凝視的面孔是死亡警告,氣氛沉鬱。

兒童畫80年代

兒童畫廊展示安迪.華荷80年代為兒童創作的作品,題材包括猴子、鸚鵡等,作品都放較低位置讓兒童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