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字咁淺:<br>腦退化與柏金遜 - 麥煒和

醫字咁淺:
腦退化與柏金遜 - 麥煒和

近期,有本地組織將老人癡呆症「正名」為腦退化症,事源「老人癡呆」這個詞彙實在太mean、太負面,容易傷害當事人及家屬的感受。不過,「腦退化」照字面解釋也似乎過於籠統。首先,腦部退化是人類正常的生理現象,嬰兒出生後,大腦神經細胞的數量便會不斷上升,直至十多歲時到達頂峯,之後便開始流失,到七十歲時,我們腦部的質量只會等同一個三歲的小孩,這屬正常退化現象,未必構成任何功能上的問題。再者,並非所有老人癡呆也是由腦部退化引起,較適合的名稱可能是認知障礙症。
腦退化症始終給人時也命也的消極感覺,然而,引致認知障礙的,除了腦部退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避免或矯正的原因,假如把這些障礙移除,便能阻止患者繼續惡化甚至將病情逆轉。醫生評估認知障礙症患者,其中一個主要目的便是找出這些可以矯正的因素。
除了認知障礙,腦神經退化其實還可引致很多健康問題,最明顯的例子是運動功能障礙。日劇《一公升眼淚》講述患遺傳性小腦萎縮症的少女故事,英國科學家霍金也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兩者都是由神經細胞退化造成,但皆與認知障礙無關(霍金更堪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柏金遜症是另一種常見的疾病,雖然同樣是腦部退化引起的問題,但我們千萬不要將其混淆為腦退化症。柏金遜症主要影響大腦底核協調運動功能的神經細胞,所以初期患者不應有顯著的認知障礙。
下期《醫字咁淺》,再和大家詳細解構柏金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