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樓市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事關好淡雙方各有死硬派,隨便歸邊都會被另一方轟到體無完膚。不過,有個客觀事實不容否定的,是低息環境較大家想像中快降臨,而梁振英政府為壓抑樓市推行的招數,更會是未來樓市淪陷的催化劑。
「昨天的因,今天的果;今天的因,明天的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CY上周一上立法會解畫僭建,林大輝的一句金句,除狂抽CY水外,套用喺樓市,亦很貼切。
08年金融海嘯後,香港樓價四年間由谷底升一倍,低息是因,樓價狂升是果。掉轉頭,樓價將來要跌,原因亦離不開息率回升。
當大家一廂情願以為,美國超低息政策要到2015年中才完結,港樓還有三年蜜月期,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卻CY上身,放棄一貫行之有效的利率政策,將利率方向與失業率及通脹掛鈎。只要失業率降到6.5%及通脹率升至2.5%以前,才會繼續維持低息。
由08年開始QE起,伯南克將低息時間表數度延後,為市場帶來信心。今次毫無先兆下,打倒昨日的我,事有蹊蹺。政策大逆轉,我認為無非是為加息鋪路,為大家先打預防針。美國失業率由今年初8.5%降至11月的7.7%,只要數字每個月陰啲陰啲跌,加息的無形壓力會隨之而來,由現時起,每個月跌0.1個百分點,明年底就到6.5%。毋須真的到6.5%,跌穿7%已經好大鑊。
政府出招 藥石亂投
同樣地,樓市近兩年爆升,與政府2010年11月推出額外印花稅有關,變相令市場放盤萎縮,供求失衡造就買家搶貴貨。政策是因,樓價升就是果。
10月底CY再出加強版,除非持有物業三年,否則最少要收樓價一成作為稅項。而針對內地客的買家印花稅15%,變相謝絕強國人來港置業。
由董伯伯八萬五政策、曾蔭權上台後宣佈停建居屋,以及CY亂咁出招,給人的感覺是「草率行事,行咗先算」,並沒有一套持之以恒的樓市長遠政策,短視的政策結果造成慘淡的結果,也是眾特首施政期間最大敗筆。
SSD及BSD是雙刃劍,旺市時令買家額外高溢價盲搶樓,造就一單單天價紀錄成交。但如形勢逆轉,熱錢極速流走,賣家趕出貨,這兩項措施猶如在防火門外設置障礙,要走就要有犧牲,加速樓市大跌。
CY早前指,處理房屋問題是他每日工作的「常餐」,要把香港的住屋發展過程寫成進步史,股榮聽到非常驚。明年1月施政報告,房屋會是CY重頭戲,而這絕對也是置業者的噩夢。息率無可能長期偏低,但人為的破壞更加恐怖。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