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媾好你份工 - 畢明

從何媾好你份工 - 畢明

為什麼沒有人才?因為沒有人工。沒有不是指「零」薪金,是薪金沒吸引力。
沒吸引力的人工,就吸引不了人才,亦培養不出人才。別問為何青黃不接,先問接了有否有彩虹。美國NBA職業籃球永遠江山代有才人出,因為前途充滿可能性,回報彩池福有攸歸,林書豪不是奇蹟,是NBA家常傳奇,如韓愈《進學解》中的機遇好世界:「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懷才不遇難,才疏得米易,卻仍是崇優尚智寸土必爭英雄地,天下有志有能籃球之士爭相奔赴百花競放也。
香港呢?近日面書熱傳施永青先生「打工怎能不講錢?」一文,他作為老闆說的話,似乎深深說進每個上班族心坎裏。香港現在有那個行業、企業,是待遇出名優厚,鼓勵職業上進的?不是金融,就是地產。人人在職,人人貧窮,可能說得有點過了頭,但沒有幾多人享有八、九十年代一份好工在手的經濟良好感覺風流。「報酬制度處理得不好,其他地方做得再好也沒有用,因為生意靠人去做;對一般人來說,做就是為了換取報酬;報酬不合理,一定做得不起勁。」這個放於非常以人為本的創意工業如廣告,尤其準,卻不限於創作行業。
說穿了,香港太多TVB。已鑄成了鐵的衙門,就人人都是流水的官,不必優薪尊重你,也不在乎你去留。得了天下,就縮骨。縮骨,短期又沒大後果。有才能的意興闌珊,半價請個能力平平的頂替,或晉升個級數未及的接棒,公司一樣賺大錢,質量折蝕是抽象的誰在意,當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如此,每個人的在職動力都薄弱,公司就中乾,時間一久就現形。是薪酬公義問題。天真?沒有了薪酬公義,做得好又36,做不好也36,一視同仁的調整最不公平又共產,懲罰了努力和出色的。施先生說人會「量酬而為」。福冇攸歸,誰會平白跑多一哩,要求員工長期單方面癡心錯付是妄想症。他的「打工麻雀論」,打牌喻打工,(薪酬)「最多食兩番,一定無人做大牌;打無限番,十三么都有人做」,於是人人拼搏。
我不懂打牌,但我明白。我也不懂為薪金討價還價,沒需要,廣告生涯中幸運地上司自動尊重你。入DDB時小土豆撰稿員,月薪一萬,未過試用期,上司老闆賞識表現,自動調至一萬四,未幾由於廣告得獎又出名爛做,挖角者眾開價三萬,推了,我信忠誠,他們也賺到我的忠誠;一年後人工二萬,之後三萬。沒話說。又曾與DYR的新加坡老闆在Grand Hyatt商談過檔,甚歡成交;簽約時發覺人工不對,多了,說她認為這個銀碼才對。那時一周工作過百小時,亡命,甘心。曾經廣告行是這樣的,香港是這樣的,很NBA,蓬勃活力。
讓人做牌,也要助員工做好牌。高比拜恩勒邦占士不是一天煉成,給時間,好牌需時,更要打好牌給員工上,沒十卜,神仙難飛;也不可失手即棄,才可煉成才。其實打工像拍拖,你要媾好份工,份工也要好好媾你,集齊前途、信任、滿足感、好團隊好薪酬,樣靚身材正有內涵,誰不捨身相媾望結婚廝守,自己也當發奮長進配起你,否則工時長回報低資源欠政治黑前途暗,又皺又殘,你愛。行行都鬧人才荒,別老責八、九十後不成才,尤其是割了禾青的企業和媾過好工的上幾代,你有提供幾多性感撩人的好工待媾煉人才?贏在出生和出身時代那條起跑線的優勢,有點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