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良在「敵人首級之保存」一則筆記裏說,王莽死後,其頭顱被加漆放於武庫,「庶為鑒戒,昭示將來。」到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因武庫失火被毀。(《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中華書局2007年,第294-295頁)看來中國古代把保存首級,當作了警示作用。
而西方對此,卻另有一番目的,一般作為瞻仰或憑弔先賢用,如劍橋大學的錫德尼.蘇薩克斯學院就藏有克倫威爾半顆頭顱,據說另一半毀於仇家之手,後來該學院將其妥善安葬。當然如果希特勒沒有安排把自己毀屍滅迹的話,估計其骸骨很可能和王莽一個下場。
法國古典學者約瑟夫.斯卡林杰(1540-1609)寫得一手好字,一生寫了很多迎來送往的信,這些信件反映了這位學者的日常生活,其中有討論學問、送朋友美酒,謝絕婚宴邀請,以及問求珍稀刊本等內容,其中一封披露說這位偉人牙齒都掉光了。斯卡林杰以自己生於加斯科涅為自豪,而當地居民以慣於自吹自擂和誇大其辭而聞名。當1980年發掘出他的遺骸時發現,他的門牙還完好無損,看來這位大學者倒繼承了些老家人的習慣。(Anthony Grafton,Humanists with Inky Fingers,Leo S. Olschki,2011,p.29)
哈佛大學天文學家,哥白尼的超級粉絲歐文.金利奇教授去年在《美國學人》雜誌夏季號,撰文談到他被邀請到華沙,因為考古學者在弗洛姆博克(Frombork)教堂聖十字架祭壇邊發掘了十多個墓穴,其中發現了一具年約70的老人遺骨,被認為可能是哥白尼的遺骸。當即被送到華沙警察局法醫鑒定實驗室。考古學家建議可以比對哥白尼舅父,曾任弗洛姆博克主教瓦特岑羅德(Lucas Watzenrode)的DNA,來最後確認其身份,可是搜尋其墳墓,卻沒有找到他的遺骸。當時有位天文學家提到,三十年戰爭期間,瑞典曾繳獲了哥白尼的藏書,現在烏普薩拉,可否從藏書頁邊找到血迹等樣本。儘管最後沒有找到,人們卻發現一本Johann Stoeffler的Calendarium Romanum magnum(1518),其中有哥白尼親筆寫下的觀測日食記錄,其頁邊留有9根頭髮,只要有4根就足夠比對DNA了。經過和遺骸頭骨上一顆牙齒比對,可以確認這個遺骸就是哥白尼本人。2010年5月22日,弗洛姆博克教堂舉行了隆重的重新安葬哥白尼遺骸的儀式,此時距哥白尼逝世已經整整467年了。
看來歷史名人們,其遺骸也隨着其身後聲名的榮辱而獲得不同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