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仔初出茅廬,人工稍低,物價又高,就算儲夠首期買樓,可能樓價又幾番新。有些實力堅挺的父母,幫子女付首期上車,何樂而不為?但卻惹來嫉妒或批評,有子女甚至嫌棄父母只買上車盤。不過,由名人薛家燕,到升斗市民黃先生、張太,他們都是幫子女置業的廿四孝父母,除了愛子心切,說到底也是希望把子女留在身邊!
記者:陳家雄
【Story 1】
薛家燕
職業:藝人
子女:一名兒子兩名女兒
「仔女有私人空間」
一梯三伙 一人一伙
薛家燕篤信風水,搵風水佬算過,決定紮根港島西半山。走過人生低潮,1996年復出拍戲,同年買入西半山殷樺花園一個中層單位,後來憑長篇連續劇《真情》的「好姨」角色叫好叫座,99年多買入一個同屋苑單位。多年來順風順水,堅信這裏就是風水屋,2009年又再買多一伙,她自爆,這三個單位都在同一層。這個「一梯三伙」計劃,原來十多年前已未雨綢繆,目的是讓三個子女,一人一間屋,他朝各自有頭家,子女都可以住在身邊。
等咗十幾年 可遇不可求
她相信物業最保值,「十幾年前,已經決定要為仔女買樓,因為股票、基金好唔穩陣,可以一下子就冇晒。買磚頭就唔同,始終有件實物,又保值,好彩嘅話,仲會升值。到他們長大後,有需要時,隨時攞間去住。」
「我有三個仔女,所以最少要買三層樓,一人一間……(買齊了嗎?)買咗啦!三間都在同一層。哈哈……家好似唔係一齊住,但又係一齊住咁,好矛盾呀呵!嗯……點講呢,可以一人住一間,佢哋有私人空間,有時出咗街,我都唔知。但行過隔籬就一齊食飯、飲湯,有時我又可以拎啲湯過去,互相照應,幾方便!」
談到如何買入三個同層單位,正在吃飯的家燕姐,即時興致勃勃,急不及待分享:「哈哈……真是可遇不可求!」含住啖飯繼續講:「嗯……不過咁喎,我都等咗十幾年先買到,真係要好有耐性。」她說,不能逼人家賣樓,惟有苦等,「一早同經紀講,如果我隔籬個單位放盤,就通知我。」殊不知,三年前,同層C室業主主動聯絡她,問家燕姐有無興趣買入,沒有開天殺價,最終以830萬元成交。
家庭照片由被訪者提供
「如果唔鍾意,仲有得揀」
對於父母買樓給子女,社會上有不同意見,有理財專家認為寵壞子女,阻礙事業發展。家燕姐就話:「其實仔女都唔想靠我,想靠自己能力買樓,我只係以備不時之需。總之,樓就預咗喺度,如果唔鍾意,我仲有其他物業可以畀佢哋揀。(如果都唔鍾意?)嗯,都係港島區喎,交通方便,唔會唔鍾意啩?」況且大女和二仔已經入住三年前買入的單位,物業只是作簡單裝修。
她又說:「有錢,唔怕買樓呀!十幾年前我供樓,十幾厘息,頭幾年幾乎只是供利息,但幾年前我買樓,只係一厘幾息咋!反正買咗樓,唔住嘅,咪租出去先囉。」
可是單位各有優劣,要是未來媳婦鍾情海景,會否掀起爭執?「海景?我住緊喎!」聽風水佬講,向海單位有利她事業,所以家燕姐會繼續住在海景單位,至於單位如何分配,她就沒好氣了,「總之,三個仔女,一人都有一層樓。」
一人一層樓!小記都想叫聲「家燕媽媽」!
單位照片來源:《壹週刊》
【Story 2】
黃先生
職業:退休警察
子女:兩名兒子
兩子成家立室
退休警豪畀五成首期
黃先生是退休警察,經歷三十多年陀槍生涯,一家四口在黃大仙下邨生活,數年前細仔率先成家立室,公屋單位不夠住,由於細仔人工低,樓價又高居不下,於是一擲千金替兒子買入鄰近住所的龍蟠苑。今年到大仔拉埋天窗,絕無偏心下,同樣付出五成首期,購入樂富天馬苑助大仔上車。
好明白「相見好同住難」
「結婚擺酒都係錢,我問阿仔,使唔使老竇幫你畀首期呀?佢哋話,當然求之不得。」黃先生不願出鏡,僅接受電話訪問,他解釋:「我出鏡冇所謂,但係怕阿仔朋友認得出我,知道原來係我幫佢哋畀首期,如果佢同朋友講,買樓冇靠老竇,咁樣自己篤爆自己,佢好瘀㗎!」
黃先生續稱:「我唔係晒命,有乜命好晒呀?不過區區二百零萬嘅上車盤,之所以肯睬你(記者),係因為我好想講,我經歷過做仔時代,得閒約老爺奶奶食飯飲茶,冇問題呀!但係相見好同住難呢個問題,我好明白,亦好感慨,二人世界,總有佢嘅好處。」
搵幾萬「幾時先儲到?」
「家後生仔出嚟做嘢一個月搵得幾多吖?兩萬蚊好未?加埋女友,三萬幾蚊,幾時先儲到首期?唔使食,唔使着咩?要是掹掹緊,畀得一成首期,你估之後唔會加息咩?如果租樓,就等如幫人供樓,錢又儲唔到。如果若干年後,有了小朋友怎算呢?」
所謂「無仇不成父子」,既然自己有能力,沒理由不幫兒子,有時自己也想想:「幫得到兒子是自己的福氣!」於是替他付了五成首期,餘款由他們自己負責,月供只是6000元,輕輕鬆鬆,可以擔起自己頭家。最緊要兩個仔行路返娘家都不消10分鐘,閒時回家飲碗湯,分支家庭又不會太疏離。
【Story 3】
張太
職業:家庭主婦
子女:三名兒子
大埔密密買樓收租
留給愛兒的愛巢
張太一家五口住大埔公屋,多年來節衣縮食,養育三名兒子,近年大仔、二仔逐個結婚,算是老懷安慰,陸續收回早年買入的物業,給兒子作為安樂窩。
「想一家人齊齊整整」
張太多年前以百多萬元購入太湖花園一個單位,然後放租,她說:「當年老公退休,揸住筆退休金,唔知點用,咪買樓囉。」揀太湖花園,因屋苑具規模,又近住所,方便收租。直到2006年,大仔計劃結婚,「佢話想去市區買樓,我話唔使啦,收番層樓畀你住……老實講,我唔想個仔住得咁遠,雖然香港交通方便,得閒可以返來,但來來回回好辛苦。大仔好生性,好叻仔,唔使我幫,但我想佢住近自己,最後佢聽話,肯住嗰個單位,仲畀咗嚿錢我,當係同我買,餘款由佢供。」
接着張太把大仔給他的一筆錢拿去再買樓,「都係為兩個細仔做打算,睇嚟二仔和細仔將來娶老婆後,都唔會同我住㗎啦!家啲後生都係咁。不過錢唔算多,要揀啲200萬以下嘅細單位,當時呢頭有唔少選擇,最後揀明雅苑。」由於利息低,付一成首期,最後買入兩個單位,沿用一貫做法,先租給別人,需要時收回。
沒料到去年二仔又趕住結婚,「都係咁啦,我話明雅苑個單位,係留畀你嘅!不如收番,你自己供。佢話冇所謂,但就講明如果將來有小朋友,可能唔夠住,問我可唔可以到時賣走換樓,我話明畀得佢,佢鍾意點就點啦。」至於餘下一個單位就仍然出租,她微笑道:「希望細仔將來用得着。」
丈夫幾年前逝世,現在和細仔住在公屋,「買樓畀佢哋,無非想一家人齊齊整整,如果一個住港島,一個住九龍,好唔方便,家咁樣幾好,住喺附近,有事都有個照應。」
父母幫子女買樓要求
(1) 主要是舊樓、居屋或大型屋苑
(2) 入場費通常200萬至300萬元
(3) 首期通常付30%或50%,務求減輕每月負擔
(4) 以兩房單位為主
(5) 未必需要有齊傢俬的單位,但最好四正企理,不用花費裝修
(6) 樓層、景觀其次,單位實用最要緊
(7) 一家人住在同一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