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我們對梁振英這個人,已經無話可說了。
兩個正常的人對話,是要以坦率真誠的態度和彼此可以互相理解的語言邏輯來進行的,你和一個不真誠的人,用不同的語言邏輯來對話,那是「雞同鴨講」。
一個人不斷道歉,道歉的理由只是疏忽,實在荒謬至極。沒有人會因為一點小小的疏忽而不斷道歉,而且還得不到他人的諒解。一個三歲小孩子,不小心打破花瓶,那叫做疏忽,一個孩子偷吃了糖果而不承認,那就不是疏忽,那是不老實。疏忽是沒有主觀責任的,不老實有主觀責任。以梁振英的精明,不可能分不清楚二者之別,而他一再掩飾縮骨,滑不溜手,詭辯術上乘,終至誠信破產。
梁振英在立法會答辯時,臉色灰敗,神情沮喪,目光閃縮,語言耍賴,怎麼看都是一個內心虛怯的偽君子,俗語說相由心生,看他那副尊容,未來五年至十年,只怕香港都冇運行。本來的確只是一件不那麼嚴重的錯誤,活生生給他弄出一場政治危機,此人不但道德有虧,甚至政治手腕也屬三流,而香港人就攤上這麼一個人來做特首。
心術不正又野心很大,道行不深又主意多多,私慾甚重又意志堅定,這都是很可怕的事,只要有其中一樣就害人不淺了,三項都齊全而且又要掌管七百萬人的命運,其結果就不問可知。
在目前的體制下,特權法、彈劾都難有成功希望,看來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忍氣吞聲,讓他一直「僭建」特首高位,五年又五年,香港會給他折騰得人仰馬翻;二是大家都站出來,大聲說「不」,遊行也好,靜坐也好,總之要把我們的意願讓中央聽到,然後看看會有甚麼事情發生。
二十三條那時,五十萬人出來表態,結果董建華當然也沒有在次日就下台,中央也沒有炒他魷魚,而是事過境遷突然腳痛,自動下堂求去,那樣中央的面子也保全了,董建華也有下台階,香港人更樂觀其成,大家都鬆一口氣。
梁振英要下台也不是現在,但沒有五十萬人上街,或政總門口曠日持久的靜坐,那是永遠都不會發生的事。要讓這件事發生,先要香港人自己站出來表態,讓中央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知道梁振英失民心到甚麼地步,讓中央明白梁振英不可能把香港管治下去,等中央明白了,中央自然會想出一個體面的辦法。梁振英不腳痛,中央會頭痛,中央與其讓自己頭痛,當然不如讓梁振英腳痛來得合理一點。
此次答辯會,連建制派都咄咄逼人,其中自然也有選票在作怪,但另一方面看,他們也在為梁振英有一天要腳痛下台做一點鋪墊。建制派和泛民空前聯手,把梁振英直逼到牆角,雖然到最後一刻還是放生了,但如此眾叛親離,證明一個失去誠信的人,實在爛泥扶不上壁,中央看在眼裏,豈能沒有感覺?
當然,如果到這種地步香港人還能心平氣和坐在家裏看電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顧鴻飛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