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日前落實來年電費加幅,中電勁加百分之五點九,至於一直電費較高昂的港燈亦加百分之二點九,正當大家聞「加」色變之際,更有一消息令你的面色進一步由青轉灰─因為有指未來能源成本將大幅上升,而政府在穩定價格方面亦已黔驢技窮,往後的電費加幅可能會直衝上雙位數……相信這推測比人們預言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世界末日,更叫人無助。
「香港的營商環境真是越來越好,投資回報的機會真是越來越多」──請不要誤會,我不是建制派支持者,亦不是在說反話,更不是被生活壓垮得黐了線,這全都是我真心相信的事實。不是嗎?像中電、港燈,還有港鐵、巴士等公用事業機構,政府會以法例保障他們「年年賺到盡」;發展商大量興建實用率低兼配套毫不實用的所謂「豪宅」,政府表面上限制,實則暗地裏大開方便之門,力挺地產巨賈年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大集團能在社會連鎖式壟斷經營,以另類「強制」方式令市民光顧,確保盈利每年上升;此外,政府還力保兩個一生一死的電視台佔據大氣電波,令那在生的電視台一台獨大,而另一個則「死而不化」……一個政府,能夠如此重視投資者利益,惟恐他們競爭太大,賺得不夠盡致,還不是一個難得的營商好地方嗎?
營商的環境越好,市民就活得越苦,本來不是必然,但在香港卻成了因果關係──因為在現有的環境下,大企業利潤得到政府確保,故此可以大條道理為生活已百上加斤的市民多加兩個槓鈴。久而久之更引申出一種邏輯:若事事從市民的角度,不准許他們賺到盡,豈不令香港變得太民粹嗎?他們理所當然以為,能容許企業把市民榨乾至底線前的臨界點,才算是他們理想的香港,一個營商環境絕妙的香港。
然而,看到大企業在業績公佈時舉杯慶祝盈利又創新高,大家應該會覺得場面血腥,因為他們乾的不是香檳,而是我們的血。
勇先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