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殿堂級爵士樂及電影配樂大師──Lalo Schifrin - Gary Chu

蘋果聲色:
殿堂級爵士樂及電影配樂大師──Lalo Schifrin - Gary Chu

自小鍾情六、七十年代粵語長片背景音樂。好遺憾絕大多數是盜用外國電影配樂,試問當時本地有誰理會知識產權問題?自己很感恩多謝前輩王居仁引領而愛上original soundtrack(OST)。期望政府參與重整及再度發行上世紀電影人遺留下來的寶藏──粵語長片──導人向善及正確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新一代延續學習。
Lalo Schifrin,1932年6月21日出生在阿根廷一個小康之家。父親Luis是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Schifrin在巴黎音樂院接受正統訓練,他早年深受Louis Armstrong影響。令他有古典及boogie-woogie獨特音樂風格。Schifrin的《Mission Impossible》(《職業特工隊》.1966)是music icon!
「唐山大兄李小龍,精武門外顯威風,過江英勇猶今在,遊戲人間睡夢中」1973年報章頭條。同年《Enter The Dragon》(《龍爭虎鬥》)將Schifrin事業推上高峯。那時東方的情緒: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音樂配合小龍的怒吼及「截拳道」功夫──快、狠、準──影片叫好叫座。Schifrin在《龍爭虎鬥》的懾人音樂,獨步世界。
醉人音樂令人有free association的魔力。真正的musician是要作曲、編曲及指揮能力俱備,而編曲是作曲家另一半的工作。作曲家就好像畫家一樣,色澤油彩應由畫家自己心意配上,不會假手於人。只有原作者才能精準掌握樂章或畫像的神髓,結構的起伏和動態的深淺,原汁原味盡情發揮。映畫音樂之甜美和苦澀,就好像細閱愛情小品,令你齒頰留香,回味無窮。OST能彰顯美麗婚宴更grand,優雅畫廊更classy,甚至高貴酒會更decent。
阿根廷探戈舉世知名,她的魅力、邪氣、激情、色慾、歡愉和哀傷,共冶一爐。《Tango》(《探戈狂戀》.1998) Schifrin將古典樂融合舞蹈藝術赤裸裸地表露人前。激情舞蹈加上節奏優雅的旋律感,令人嘆為觀止!
Schifrin音樂登峯造極、細膩、多變化而有個性,可古典可現代可爵士,調適力極強。成龍首部進軍荷李活的《The Big Brawl》(《殺手壕》.1980)及《Rush Hour》(《火拼時速》系列.1998、2001、2007),顯示了Schifrin在east meets west──中國功夫和西洋拳術動作片配樂的重要地位。
從映畫音樂角度欣賞,香港是文化沙漠,除非自我催眠!試問我們可曾邀請國際電影音樂人來港crossover嗎?不知怎樣,2009年錯過大好機會一睹世界級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他的首次(或恐怕最後一次,因年事已高)亞洲巡迴,只停留上海及台北(中台沒港),我們「音樂界權貴」能置身事外嗎?八十年代Morricone已是國際級大師,出色作品多不勝數!當看到奇連伊士活在2007年奧斯卡頒獎禮中,親自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他多年好友Morricone,真是悲喜交集。他們二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獨行俠》電影系列已經一起合作。Morricone與Schifrin未能在奧斯卡奪魁,同樣是大笑話。
映畫音樂的神奇,就好像在淺眠中做夢,時幻時真!明年是李小龍逝世40周年,筆者很努力游說Schifrin來港crossover,期盼能欣賞Schifrin重新編排的Symphonic Suite of Enter The Dragon。感謝李歐梵和陶傑支持 Schifrin project和 film score──絕對可以獨立欣賞,她是古典樂與流行曲的混合體,悠揚悅耳。

Member of Film Music Society, Los Angeles

Schifrin在1973年電影《龍爭虎鬥》的懾人音樂,獨步世界;圖為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