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與果的距離 - 林夕

因與果的距離 - 林夕

澳洲電台主持假冒英國皇室打電話到醫院探取王妃病情,接聽護士不虞有詐,一齣惡作劇就此廣告天下。即使最會算命的也算不出惡作劇在幾天之後變成悲劇,那護士竟然會自殺身亡。最初,新聞也只是把這視為一宗花絮報導,大概因為事涉皇室,所以花生友興致勃勃議論那主持人如此明顯的澳洲口音,何以會騙得過接線的護士,眉飛色舞地評價那把聲音有多像英女皇。
同一批花生友,相信不少即時也變了一副嚴肅臉,有份指責那兩個主持漠視病人隱私不顧傳媒操守之類。可是如果沒有鬧出人命,會有人認為那兩位主持暫停職務還不夠,要遭受解僱才大快人心嗎?本來只是鬧着玩,現在要接受心理輔導,受害者同時也是加害者,即使也不乏同情他們的聲音,伯仁因我而死的心裏陰影亦會糾纏終身。
怎麼忽然就成了這樣?林大輝話齋,有因有果,但就表面看來,這次事件,因與果的距離,也未免跳躍得太厲害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只是當時已惘然,惘然地踩進了浮沙而至恨錯難返的可能太多了。早前給連前三任男友都給起底的五百港女,萬一如果──義正嚴詞的人忽然又變成罪人;又或者有人要為某人搞個驚喜生日派對,可是某人剛好那天心率不正,經不起這個喜,心臟病發去世,誰會對自己種的因得出這個果服氣?
因與果之難測,大概最像打壁球,發出去的球反彈回自身的角度實在太多太意想不到,無論如何規行矩步,總是步步驚心。這故事只教訓我們,別忙於急着怪責別人,萬一假如兩主持也受不了輿論壓力,鬧出了嚴重抑鬱症甚至人命,花生友又會不會檢討,自己也為這個果種下了因,也是共犯?或者,如果從來沒有人喜歡聽整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