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樂】
俗語有云,三歲定八十,意即一個人的品性是好是壞,在年少時便可以確定。奇妙地,不單只人如是,有些人認為葡葡酒也如是。鼓吹「風土」(terroir)學說的人認為,頂級的佳釀是產自葡萄園而非酒莊內,意即天賦勝過一切,後天任何人為的參與,都不能逆轉。這說法可算是與三歲定八十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它一定的道理。上星期我們看過,年份砵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受葡萄先天的質素直接影響,正好支持以上的說法。
但在人的情況,無論天性如何,後天的薰陶、朋輩、環境、教育等等對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有着舉足輕重的關係也是不可否定的。今天,讓我們從葡萄酒的角度,看看一個後天比先天重要的例子:陳年茶色砵酒(aged tawny port)。
上期提過,陳年茶色砵酒屬需在大橡木桶中陳年的一類砵酒。用來製造陳年茶色砵酒的基酒,主要來自「非經正式宣佈年份」,雖然先天上比製造年份砵酒的略為遜色,但品質也是挺高的。法律規定至少要陳年六年,但實際的陳年期,會按成品的不同風格,要求各有不同。目前市面上售賣的陳年茶色砵酒主要可分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或以上,但也有一些在大橡木桶中陳年超過七年的以Tawny Reserva名稱出售。由於這些酒是由不同年份的基酒混合調配而成,上述標明的年份是平均值而非各個基酒的最低年齡。在基酒初完成時便決定那些去蘊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或以上,完全取決於釀酒師的經驗,人為的參與舉足輕重。
基酒在橡木桶中陳年時,酒會透過橡木桶蒸發,並同時與小量的空氣接觸,其結果是顏色方面由起初的鮮紫紅色轉淡變為茶褐色,但陳年經過長時間後,酒色又會越來越深。在酒液方面,會越來越濃縮,香味越來越複雜,和糖份越來越高。但由於酸度經濃縮後也越來越高,所以陳年越久,清新感反而有上升的趨勢。丹寧方面,經過多年陳年後,苦澀的成份基本上已全部沉澱出來,酒身如絲般柔順。
在基酒陳年至適合調配混合時,再次地,人工的參與至為重要。首先調配師要考慮可應用的不同基酒的年份特質,把各種不同年份基酒混合調配,以確保可保持該種陳年茶色砵酒的獨特風格,這絕對是要求極高的工作。另外,由於在長達最少十年的陳年期間酒液會因蒸發而損耗,又要長時間保存不同年份的基酒,所以只有具規模的酒莊才能負擔得起必要的投資。
在混合調配後,成品便可以入瓶推出市場發售。這些成品必須在酒標上明確表示入瓶的時間,因陳年茶色砵酒應在入瓶後盡快飲用,如在瓶中貯存過久,酒質容易變壞。據The Vintage Port Academy告知,陳年茶色砵酒開瓶後可維持不變約六至八周,故此應在這段期間內把酒喝完。
除了陳年茶色砵酒之外,還有一種名為年份陳年茶色砵酒(Colheita)的酒。這款酒除了有陳年茶色砵酒的風格外,由於所有基酒是來自單一年份,所以也顯示該年葡萄的特質。這款酒同樣必須在酒標上明確表示入瓶的時間,並應在入瓶後一年內飲用。
筆者最近有幸在一試酒會試到兩款陳年茶色砵酒,一款為1952年的年份陳年茶色砵酒。此酒為今年英女皇慶祝她在位六十周年在午宴祝酒時所用,除了稀有和具歷史意義外,品質也屬上乘之選,順滑如絲,飲時令筆者不禁墮入冥想,深慶有機會見證歷史。同一酒會,我們亦有幸喝到一瓶名為Scion(名門之後)、陳年已達157年的陳年茶色砵酒。這酒據聞全球只有1,400瓶,非常罕有,每瓶高達港幣31,000元,可說是名副其實的「滴滴金」。此酒雖然高齡157歲,但仍老而彌堅,充滿活力。顏色深褐中帶青欖色,非常濃縮。香味非常複雜,包括香草、甘草、乾果、焦糖、無花果、葡萄乾等。在口中木味充盈,有強烈辛辣味,有很好的酸度,令酒仍保持清新的感覺。收結極長,令人反覆在口腔中回味。喝酒,在哲學的角度來看,是喝當地的風土、文化傳統及當地的歷史。當我喝每一小口這酒時,心裏不期然幻想起百多年前的葡萄牙風貌,好像嗅到一絲絲當時的田園氣息!
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WSET課程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