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碌爆卡,港人要陪葬? - 吳大澂

美國碌爆卡,港人要陪葬? - 吳大澂

美國財長佳納(Timothy Geithner)早前接受彭博電視(Bloomberg TV)訪問,建議美國國會應撤銷舉債的上限,越早越好。現時美國法定的舉債上限為十六萬三千九百四十億美元,而至今年十二月七日,美國政府之欠債已升至十六萬三千六百五十億美元,與上限只差二百九十億美元。財長此說是希望國會能盡快通過法案,增加甚至撤銷舉債上限,以解決美國政府之財政赤字。
十六萬億美元欠債─比美國之經濟總值還多─已看似天文數字,不過此乃前戲而已,還未到戲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基斯覺士(Chris Cox)上月二十六日於《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原來美國政府需承擔而仍未撥款的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和社會保障,總數已超過八十七萬億美元,或美國經濟總值的五倍半。此數比早前KPCB合夥人瑪利麥琪(Mary Meeker)之估算還要高出二十萬億。而只是聯邦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其二○一一年之支出便高達七萬億。考克斯又指出,以上數字並未納入以計算財赤,所以美國現時所報之財赤,還不到真正的五分之一!
按基斯覺士估算,如將所有福利支出計算在內,而又毋須額外舉債以填補未來的支出,美國每年要收取八萬億美元之稅收以平衡支出。現時美國個人入息總收入加企業可作稅收之收入,總數約六萬七千億美元,即在現行稅務法例下,美國政府將全國收入充公,亦無法填補每年八萬億美元之福利支出!因此,美國是無可能不舉債以滅赤的。其往後只能繼續舉債碌卡,直至碌爆卡為止。
見以上數據,就無怪財長會建議國會乾脆撤銷舉債上限,方便美國無限發債了。其實美國無論誰做總統,國會是共和黨或民主黨控制,均無法改變美國以後只能發債印銀紙度日的事實。在現時美國的貨幣制度下,美元貨幣供應與美國舉債之關係密不可分。政府發債,然後聯儲局擴大自身賬目,印銀紙買入該等債券─經濟學上的債務變貨幣(Debt Monetization),必令美元貨幣供應大增。從歷史數據可見,美國舉債越多,美元貨幣供應必同時增加。美國政府將全國每年收入充公都竟然無法填補其每年之福利支出而要額外舉債,可見其財政之惡劣,非一般能比,因此其需印發之債務及銀紙,必定是超乎想像的大。
不但如此,美國的學生借貸現時已升至近一萬億美元之泡沫水平─四年內急增近四千億,而當中超過九十日沒有還款之學生借貸,竟由今年第二季度的百分之九,急升至百分之十一。世界經濟持續不景,學生讀完書卻無工做無錢還債,因此學生借貸此泡沫,極可能步次按泡沫後塵於數年內爆破,到時美國只能再靠發債印銀紙打救。
一樣貨物,需求不變而供應大增下,其價必然大跌。美元供應大增,如果其需求同樣大升,理論上其價不會大跌。但全世界正相繼放棄美元作其儲備,而在無限量貨幣寬鬆政策下,美國聯儲局買美債壓低利率,實已使其成為新發美債之最大買家。按彭博本月四號之報道,現時九成新發之美債均為聯儲局所買!因此,美元貶值,往後將如太陽從東方升起一樣成為經濟學上之自然現象,非人力所能控制。
今年三月,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助理教授姚松炎指出,美元滙價指數與香港樓價,在統計學上的相關系數高逾八成。美元貶、物價樓價升,美元強、物價樓價弱。一地之貨幣,其滙價貶值必推高該地物價樓價,學術上早有公論。早前更有報道指出,大家樂焗豬扒飯二○○一年賣廿九元,二○一一年賣三十六元,升價百分之二十四。麥樂雞餐同期升近百分之六十,租金升近百分之五十,樓價升百分之一百四十多。事實擺在眼前,全港正飽受美元貶值推高物價之苦,難道金管局看不見繼績保持聯繫滙率,香港經濟會被通脹活埋嗎?金管局不斷否認學術公論和事實,仍舊為其沽港元買美元以保聯繫滙率說項,忘卻其主要職能正是穩定港元滙價以保本港物價穩定。金管局專才眾多,斷無可能誤以為穩定聯繫滙率便等於穩定港元滙價的。不過戀棧權位,尸位素餐,指鹿為馬,說非成是,明明僭建卻說沒有,不就是現時政府之一貫伎倆?此等專才繼續管香港,香港好快玩完!

吳大澂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