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sh talk、做挑釁手勢,在籃球這運動中可算是不可或缺,你可以稱此為「激情添加劑」。不過此添加劑用多了,就只會令比賽變得火爆,最後只會發生類似周日麥基迪的打人事件。
筆者居美打街波時,在高佬面前入波後都會時不時寸嘴兩句,又或者雙手一攤,有如告訴對手「咁都畀我射入,你檢討吓啦」似的。雙方打得認真,講兩句、做動作其實沒有大太問題,可能會刺激到對手贏波的意慾,令到場波打得更刺激、更好玩;但有時過了火,發生衝突就只會令雙方都打得無癮。
周日北京球員吉喆扮名宿莫湯保搖手指,這動作過火了嗎?筆者覺得見仁見智,不過在極講究輩份的NBA中,相信沒有任何年輕球員會向老前輩做出這行為,尤其是麥基迪這樣曾叱咤一時的大球星。CBA規則與NBA不同,不過亦有列明若有球員做挑釁手勢,球證可以判該名球員技規。周日球證只罰批踭的麥基迪惡意犯規,證明CBA球證對規則不夠熟悉,這一點中國籃協一定要有所改善,並要在比賽時加設重播設備,讓球證可以作出更正確的判決。
至於麥基迪批踭,筆者只覺得該名前火箭球星不夠風度;細路仔不識世界挑釁你,難道你就不能以表現回敬對方的幼稚?若你落力攻入50分,至少吉喆知道下次不可再挑釁,現場球迷亦不會對你報以噓聲。而中國籃協決定不追罰麥基迪,亦有「大細超」之嫌。
說到底,籃球,包含適量激情就夠好看。
文:利司基
《蘋果》球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