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穴位落針要有經驗

背部穴位落針要有經驗

【專家之言】
背部穴位眾多,適當施針有助治療呼吸毛病、肌肉痠痛及改善體質。但有中醫師指出,部份背部穴位位置貼近肺部,如可舒緩疲勞和肩痠痛的肩井穴鄰近肺尖(即肺部頂端),落針太深或用力過度都可導致「肺穿窿」,故進行針灸的醫師必須有足夠經驗,準確估計病人肌肉厚度及落針方向,以防出錯。

先測量肌肉厚度

浸會大學中醫藥診所主任倫新中醫師指,中醫常見於背部施針,治療肌肉痛、呼吸病或改善體質,常用穴位包括肺俞及風門穴等,但由於這些穴位貼近肺部,過往亦有病人接受針灸後肺部被刺穿的紀錄,故中醫施針時都會倍加留神,落針不宜太深,以防傷及肺組織。
另有中醫師指,肩井和肩貞兩個穴位也常用作治療肩背痛;其中肩井穴貼近肺尖,施針時須先夾起肌肉,估計肌肉厚度,再決定落針深淺,於肩貞穴施針時則須向外打斜落針。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提醒,市民必須向有信譽的中醫師求診,倘發生事故,可向衞生署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投訴,委員會認為投訴成立後,會就有關投訴進行研訊。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