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飯盒 多做不到3:2:1 <br> 肉類份量只宜如乒乓球

小學飯盒 多做不到3:2:1 
肉類份量只宜如乒乓球

【本報訊】小學生肥胖率持續下跌。衞生署昨日公佈2011/12年度的學童肥胖率為20.9%,比09/10年度最高峯的22.2%略降。但調查發現,不少學校飯盒的營養未能達標,仍供應太多肉類。衞生署助理署長程卓端表示,家長常誤會子女要「食肉先會發育」,致飯盒的肉類比率過高,是導致兒童肥胖問題原因之一。
記者:梁麗兒

該署邀請75間學校參與「小學飲食模式評估研究」,訪問2萬名小四、小五學生及家長和學校。其中25間學校取得「至營學校認證計劃」認證,餘下為隨機抽樣未參與計劃的學校。結果發現,一般學校的學生及家長對健康飲食認知,比08年同類研究為高。當中70.3%受訪學生每天能吃兩次或以上水果,比08年57.5%高。

炮製七雞翼飯盒

調查又抽查學校飯盒,有183個來自一般學校,86個來自認證學校。兩類學校的飯盒能達到「3:2:1」食物比例標準(即3份五穀類食物、2份蔬菜及1份肉類)均偏低。一般學校只有24%達標;認證學校也只有32.6%達標。至於提供營養食物方面,如高鈣硬豆腐等,認證學校僅30.2%達標;一般學校只有19.7%。
程卓端表示,家長誤解發育期兒童要「食好多肉」,飯盒肉類不足會向學校或飯盒商投訴,不達標飯盒一般將一份肉類變為兩份肉類,但兒童每餐只宜吃如一個乒乓球般大小的肉類,若肉類過多會增加脂肪攝入量。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09年參與認證計劃,校長陳麗貞表示,過往學童肥胖率比署方公佈更高,曾有家長為學童準備「七隻雞翼」飯盒,老師也愛吃外賣快餐,參加計劃後,師生飲食變得健康,肥胖率下降約1至2%。
該校小三學生黃瀚琛曾患白血病,現已康復。他過往不愛吃水果,父母也束手無策,自從校方推行健康飲食計劃後,瀚琛愛上吃蘋果及橙,更主動要求媽媽每天買水果。父親黃明指,兒子飲食改善後,少了請病假,更教父母要少吃薯條,多吃蔬果。他與太太每周都陪兒子踏單車運動,令全家人更健康。

黃明表示,自學校推行健康飲食後,兒子瀚琛不再討厭吃水果。